今日舆情解读:广东“房爷”归来暴露网络反腐隐患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何新田

  一、热点事件概述

  综合今日舆情数据,今日舆情热度最高的话题是“上海男子持械持枪杀死同事哨兵等6人”,热度最高的单条网络新闻是腾讯新闻“上海宝山男子杀害哨兵抢枪支后杀害3人”。截至今日13时,“广东房爷被双规两月后获释”相关话题位居今日舆情热点排行第三位,已有至少42万网友参与讨论和超过3.5万条网友评论。

  今日舆情热点:广东房爷被双规两月后获释

  据媒体报道,因为被亿万富翁黄坤意举报“拥有两个身份证和坐拥192套房产”,陆丰市公安局党委原委员、碣石镇镇委原副书记赵海滨坐在了风口浪尖上,在“房氏家族”被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其力压一众“房姐”“房叔”被冠以“房爷”的称号。一时间,关于走私保护伞、陆丰政坛不倒翁的传闻铺天盖地。

  在一片质疑声中,2013年3月26日晚,赵海滨被陆丰纪委双规带走,同一天被宣布“双开”。双规持续了近两个月,就在几乎所有网友都觉得“房爷”栽了的时候,赵海滨居然平安出来了,而举报人黄坤意则涉嫌参与斗殴被陆丰警方网上通缉,两人的命运竟然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反转:被举报者安然归家,而举报者则亡命天涯。

  二、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各类媒体报道走势图

      

  6月22日以来“广东房爷”话题媒体关注度

      

  6月22日以来“广东房爷”话题微博关注度

  2.舆情发展走势分析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自今年3月份以来,“广东房爷”话题相关舆情曾经一度走高并成为当时的舆情热点。

  6月23日,网络上关于房爷的话题开始出现猛增迹象。相关论坛帖文猛增至1700余篇。相关微博超过6000条。6月24日,有媒体报道,被媒体成为广东陆丰"坐拥192套房产"的房爷,陆丰公安局党委委员赵海滨,已结束双规,而举报人黄坤意则涉嫌参与斗殴被网上通缉。此消息公布后迅即引发一轮舆论关注热潮。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接近300篇,相关论坛帖文超过150篇,相关微博超过3万条。

  截止到今日(6月24日)14时,相关微博已超过4万条。数据显示,网络上此话题相关舆情热度仍然处于快速升温状态。

  三、相关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网友热议:

  网民观点摘编:

  “陆丰不倒翁”名不虚传

  网友“嘴角上扬”:果然是陆丰不倒翁,前后几个月竟如此大的差异,你让我们相信谁?

  网友“顾客”:在公安占线工作时间长!又任职领导,有极强的人脉和反侦查能力,这种处理结果难以自圆其说。

  网友“61199980”:在公安局混了那么多年,钻法律空子还不是小菜一碟?毁灭证据更是手到拿来,对于局长还不是轻而易止,能让人轻易查到么?

  举报人危险了

  网友“411490284”:我一笑而过,紧急通知鉴于举报人,被通缉,下面网友请谨慎发言。谢谢合作。

  网友“顾客”:只是苦了举报人了,可能会受到非人的折磨!

  质疑:广东“房爷”肯定有问题

  网友“rainy”:公务员法有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不得从事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营利性的经营活动。”之所以禁止公职人员开公司,是因为他们手握公权,必然会利用公权享受到公权带来的各种资源,因此公职和经商只能二选一。

  网友“夏天冰冬天火”:你如果有这么清廉,太阳从西边出来 了。

  网友“董哥”:就怕黑白两道都占全!

  房爷的谈话没有说清自身问题

  何三畏:【广东“房爷”双规两月后回家 举报者被通缉】——1991年即以公安人员的身份,“响应党的号召开了公司,任职了公安局的一个保安公司的副经理”,同时“保留公职”。当年这样的“先驱”,今天不是“房爷”就该是“房祖宗”。尽管他名下可能“一套房产都没有”。

  网友“端瑞”:看此人对话全把党性、组织挂在嘴上,话里话外似乎行为坦荡,但缺缺乏逻辑性。他自认没有房产,房产证名字都挂在老婆儿子名下,这是贪官惯用的伎俩,深圳的那处房产还请有关单位清查。经鉴定此为贪官一枚,且已经疏通关系,有可能牵出一串贪官。

  畅销IT图书作者王达:就这么给放回来了?从采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对许多问题都说不清,问题应该不止一点点,希望上级组织介入。

  晓谕(鱼玉军,陕西农村报记者。):老婆孩子名下的房产不算数吗?

  呼吁复查房爷

  网友“有求必应”:中央不是三令五申机关工作人员“不许经商”吗,那作为公安局长是不是算机关工作人员?公司法人是这名房爷,公司名下的房产怎么就不是他的哪??

  刘亚兵(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副会长):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禁止经商也是规定很久了,为什么一些官员还没和企业脱离关系?

  网友“南极熊”: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随便放过一个坏人,请上级机关重新复查!

  网友“柔情铁汉”:网络太乱了!希望彻查!给清白者一个交代!!如是诬告,必须以同样罪名处理。如不是诬告,必须连后台一并处理。

  3. 广东纪委:赵海滨存在四项违纪问题

  据媒体报道,根据陆丰市纪委的调查结论,赵海滨因存在拥有两个身份证、私自开公司、多次出入港澳逃避组织部门监管和非法处置已查封财产四项违纪问题,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对于舆论关注的“坐拥192套房产”问题,纪委调查称,被举报的192套房子并非赵海滨个人所有,而是赵海滨部分投资的公司与陆兴一家劳务公司合作开发,其中一栋楼早已用于抵债给其他公司,剩下的两栋共128套房归属也一直存在争议。

  广东省纪委称赵海滨为网络舆情腐败案件

  据南方日报报道,在6月20日的广东省反腐倡廉建设情况通报会上,广东省省纪委常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曾凡瑞透露,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力度不断加大。省纪委高度重视网络涉腐舆情的收集和研判,及时查处了珠海市格力集团周少强、汕尾陆丰市公安局原党委委员赵海滨、揭阳市揭东区原副区长江中咏等一批网络舆情腐败案件,取得了良好效果。

  4.媒体评论:广东房爷归来暴露网络反腐隐患

  金羊网评论指出,网络反腐存在三大隐患。首先,信息传播的高速、便捷等特性,让网络反腐具有不理智性。比如,迫于网络民意的压力,从“房爷”舆情的出现到被“双规”仅用时一个月,纪检机关对其的调查最多也只能算初步调查,在并无实质证据面前,执法行为偏向了网络民意,这并不利于依法治国的建设。其次,新媒体时代下的大众性,让网络反腐的破坏具有不可修复性。对于这位没有一套房的“房爷”虽然平安归来,可如何能够修复其心灵上的创伤,如何弥补个人名誉损失,如何让其重新融入社会? 再者,网络监管的缺失使网络反腐成打击报复干部的“凶器”。借用网络制造反腐假象,煽动网民情绪以实现个人目的并非难事。如何保障被告人权益不受损?值得进一步探索思考。

  当然,我们承认网络反腐的功不可没,但也要看到它存在的隐患。作为新的反腐“利器”,网络反腐并不是没有争议,早已有专家对此弊端进行了深刻分析,指出应加强网络反腐的合法化管理。希望在加强网络法制化建设的同时,网民也能够冷静面对反腐信息,学会辨伪网传信息的真假,剔除那些包藏祸心的反腐“伪君子”。

  四、舆情点评

  对于广东房爷双规后的获释,众多网民们表示非常诧异,认为曾经被称为“192套”房子的竟然自称“一套房子也没有”,这一说法难以置信。而且中央早就三令五申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许经商”。禁止公务人员经商的相关规定很久了,身为陆丰市公安局原党委委员赵海滨公安局长为什么还没有和企业脱离关系?仅仅凭这一点赵海滨就谈不上已经被“洗白”,而在记者和他的谈话里,他也没有完全说清自身的问题,因此网络上关于他“平安出来”的传言应该是不准确的。而有评论质疑称,“房爷”回家也暴露出网络反腐存在隐患。另一方面,举报者被通缉一事引发网友感叹:举报有风险,实名需谨慎。值得注意的是,举报人以涉嫌参与斗殴的罪名被陆丰警方网上通缉是巧合还是意外?有关方面目前还没有更多详细情况的说明。

  而在广东省纪委的通报中,我们看到了官方对关于赵海滨案的定性,陆丰市纪委的调查结论称赵海滨因存在拥有两个身份证、私自开公司、多次出入港澳逃避组织部门监管和非法处置已查封财产四项违纪问题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在6月20日的广东省反腐倡廉建设情况通报会上,广东省省纪委新闻发言人也称此案为已被查处的网络舆情腐败案件。白的就是白的,黑的就是黑的,黑的东西再洗也是洗不白的。仅凭赵海滨本人的一面之词,人们很难看清事件的真相,而广东省纪检部门的调查结论才更具有权威性。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我要订阅】【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