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期望中央巡视组严查腐败 “老虎”、“苍蝇”一起打


  一、 央企舆情排行前十

  

  说明:①热度=0.4*新闻指数+0.2*论坛指数+0.2*博客指数+0.2*微博指数,新闻/论坛/博客/微博指数均为功能指数。②数据监测的网站范围:新闻报道,包括网络媒体、报刊电子版,以百度新闻搜索数据为准;论坛,以谷歌论坛搜索数据为准;博客,以谷歌博客搜索数据为准;微博,以新浪微博搜索数据为准。③数据均来源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二、 央企舆情解读

  图 1.央企舆情上周和本周平均热度对比

  

  图 2.舆情事件分类

  

  本周舆情热度较上周有所下降。部分企业动态引发的舆情较多。如中国石油欲大力引入民资合作开发,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中石油印尼14座油气井被封等事件引起舆论关注。媒体对国资委政策的解读也吸引了众多眼球,其中题为《国资委:今后国企改革重点是释放红利》的报道关注度最高。本周出现重大负面事件的企业主要有中石化和神华。中石化加油员拒给救护车加油,被多家媒体报道,舆论争议较多。

  三、 热点事件解读

  舆论期望中央巡视组严查腐败 “老虎”与“苍蝇”一起打

  5月30日,人民网报道称,据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官方网站消息,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开展巡视工作。消息一出,便引起舆论普遍关注。新华网、凤凰网、中国新闻网、网易财经、法制网等多家网路媒体转发此新闻,转载量171篇。

  舆论认为,此轮中央巡视工作的反腐应该是“动真格”了。网友“李海年”在论坛中分析称,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次中央巡视工作给予了“尚方宝剑”,做出了重要指示:中央巡视组要敢于碰硬,发挥震慑力。从中不难看出,党中央同反腐败斗争的决心是坚定的,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是动真格的了。

  另外,专家认为此次巡视工作“有看头”的地方,表现在巡视对象的选择上。中央巡视工作的统一部署,中央第一巡视组、第五巡视组和第八巡视组已经分别进驻中储粮总公司、重庆市和江西省开展巡视工作,今年上半年,中央巡视组还将对内蒙古、湖北、水利部、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版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巡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选择的巡视地点,应该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可能有一部分是常规性的巡视,但是“有的放矢的成分更大”。中储粮作为首批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对象,到底属于常规性巡视部分,还是有的放矢的部分呢?如果是后者,企业舆情爆发的可能性将增大。

  “两桶油”液化气调价 中石化声誉更胜一筹

  5月中下旬,中石油旗下的液化气统销平台——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在北方地区上演了一场大规模的液化气推价大戏,其中东北地区涨幅达250元-420元/吨。与此同时,以中石化旗下广石化为首的南方企业液化气价纷纷走低,跌幅达200元/吨左右。

  同样的产品,“两桶油”调价“一升一降”的做法引来颇多质疑。专家对中石油推高价格的解释是,今年面临巨大业绩压力,中石油成品油市场低迷,因此想通过上调其他产品价格来提高业绩。还有专家认为,中石油掌握大量的原料资源,东北地区有几个关键炼厂的催化装置在检修。由于量少,经常间断出货,或者不出,所以卖不卖的动无关紧要,趁机推一把,不管成败,都无所谓。而中石化库存偏高,旗下部分单位大跌,提前释放利空刺激销售,为了保证库存能降至低位。

  中石化降价的举动,在中石油推价的对比下深得民心。网友“天空蓝2013”称,全面支持中石化,我以后一定只去中石化加油加气,希望中石化能本着民族精神,为国人造福,国人也会全力支持中石化,至于中石油,不提它也罢。另一位网友称,中石化的形象,一下子在草民心中高大了起来,这才是央企的表率。

  舆论矛头转向 中石化拒救护车加油疑似剪辑过的报道

  5月27日,媒体曝出湖北巴东县一辆载有重伤者的救护车,雨夜到金果坪乡唯一的加油站要求加油,被工作人员以下班为由拒绝,伤者家属跪求无果。耽误一小时后救护车终于出发,伤者在途中死亡。

  28日,中石化发言人立即做出回应,对金果坪加油站站长等两名当事人做出辞退处理。按照舆论对央企惯有的评价,对中石化的质疑会随之而来,但中石化的舆情环境却没有料想的糟糕。原因是中国新闻网一篇题为《中石化拒救护车加油背后:剪辑的故事和不能剪辑的责任》的评论文章将舆论的矛头引向了涉事医院和报道媒体。文章认为,当地媒体“剪辑”了医院的失误,报道有失客观,让企业背负了全部的责任。一位广西南宁市网友称,现在新闻的报道难免存在片面引导,或者刻意去掩盖某些东西,或是刻意去放大某些内容,去“吸引别人”的眼球,而不是真真实实的反映事实。湖北网友“开明”称,不论如何,中石化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做出了道歉。但卫生院的主管部门真的认为医院的管理没有一点责任吗?为何不进行调查,不做出处理?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我要订阅】【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