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鹿城区建筑业生产情况分析


  2013年上半年,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有力带动下,全区建筑行业呈现良好发展的势头,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建筑工程量增加,签订合同额、总产值稳步增长,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建筑业市场,全行业运行质量提升难度加大,仍有较多问题亟须解决。

  一、建筑企业基本情况

  截止六月底,鹿城区共拥有各类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66家(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共2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0.68亿元,占全部产值的80.7%。具有建筑业二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共4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8.10亿元,占全部产值的0.13%,具有建筑业三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共9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56亿元,占全部产值的0.06%。由此可见,我区建筑业市场中,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发挥了主导作用。

  (一)签订合同额增长,企业发展前景乐观。上半年,全区建筑业签订合同额为434.34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297.04亿元,同比增长10.8%;本年新签合同额137.30亿元,同比增长17.7%。一级资质企业新签合同额总额为350.68亿元,占全区新签合同总额的80.7%。新签合同额的增长预示着企业下阶段的运营状况较为乐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建筑业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筑工程量增加,工程产值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区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8.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57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112.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70亿元,同比增长23.8%;安装工程产值完成5.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93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他产值完成0.3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06亿元,同比下降16.0%。建筑工程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5.27%。

  (三)房屋施工面积大幅增长,投标承包面积继续扩大。上半年,全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28.6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7.5%。其中新开工面积24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0%。实行投标承包面积166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9%,投标承包面积占全部施工面积的比率高达81.8%。建筑市场竞争更为规范化。

  二、建筑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营业成本和费用支出比例过高,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上半年全区建筑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2.73亿元,而营业成本74.57亿元,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90.1%,管理费用2.9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7亿元。由于建材价格上涨、用工成本上升导致主营业务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增长较快等原因,使得建筑工程成本上升,营业成本过高和费用支出的增加,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

  (二)垫资和拖欠工程款现象分别成为限约企业发展额主要瓶颈仍。在企业资金紧张以及融资困难的大背景下,拖欠工程款依然是困扰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上半年全区建筑业应收工程款高达13.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4亿元,同比增长27.5%,高出产值增速4个百分点。其中竣工工程款为5.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74亿元,同比增长14.9%。建筑企业催收以前所拖欠工程款难度加大,导致企业资金沉淀较多,另外,上半年银行普遍收紧银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三)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上半年,全区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8953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016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数14.5%,一级建造师752人,仅占全部从业人员数0.8%。工程技术人员不足,适应不了施工领域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应用的要求,建筑企业队伍总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建筑业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建筑业的发展,对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努力克服各种“瓶颈”制约,不断增强创新创优意识,促进我区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针对成本过高的状态,各建筑业企业应抓住建筑业快速发展的机遇,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加快经营机制转变,以提高效益水平为目的,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企业内部岗位结构和人员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用工和消耗,降低成本费用,增产节约,实现由生产型向经营型的转变,提高营利水平。

  (二)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针对建筑行业拖欠工程款问题,政府要出台一些措施加强市场监管,减少企业三角债互相拖欠,防止恶性循环,充分发挥建筑行业协会的督导、协调作用,同时企业要诚实守信原则经营运作,始终坚持讲信用、守信用、履行信用契约,保持良好的信用状况。

  (三)注重建筑领域人才培养。建筑人才是建筑业企业发展的根本,要加强培养启用高素质的建筑工人队伍,努力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在建筑队伍中的比重,培养一批懂经营、熟悉工程的人才,加速构建知识密集型人才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伴随建筑工业化发展、先进技术的引进,企业结构优化,高端的复合型人才和中端的高级技工短缺已成为建筑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术型转变的主要瓶颈。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