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舆情解读:男童被挖眼案为儿童保护敲响警钟


  (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何新田

  一、热点事件概述

  综合今日舆情数据,今日舆情热度最高的话题是“山西男童被挖眼案嫌犯确定为其已跳井伯母”,热度最高的单条网络新闻是腾讯新闻“山西男童被挖眼案嫌犯确定为其伯母 已跳井自杀”。截至今日(9月4日)13时,“山西男童被挖眼案”话题位居今日舆情热点排行第一位,已有至少100万网友参与讨论和超过30万条网友评论。

  

  今日舆情热点:山西男童被挖眼案嫌犯确定为其伯母

  2013年8月24日下午19时许,山西省汾西县发生一起伤害儿童的恶性案件,一名正在家门口玩耍的6岁男童郭某被犯罪嫌疑人带至野外,对其双眼实施了严重伤害。

  案发后,公安部高度重视,立即派出专家组赴案发地指导案侦工作,山西警方组成专案组全力侦破。9月3日,警方现已查明犯罪嫌疑人为受害男童郭某的伯母张会英,该犯罪嫌疑人已于8月30日在自家院内跳井自杀。其动机为老人的赡养问题。据相关人士透露,小斌父母与其伯母一家曾共同赡养一位瘫痪的老父亲,两个家庭曾因赡养老人的问题发生过矛盾。

  二、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各类媒体报道走势图

  

  8月24日以来“山西男童被挖眼案”话题媒体关注度

  

  8月26日以来“山西男童被挖眼案”话题微博关注度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8月24日傍晚,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6岁男童小斌被骗至野外,遭到凶徒挖去其眼球,导致双目失明。案件发生后山西省、市、县三级联动成立项目组。8月27日,山西警方悬赏10万元人民币全力缉凶。各大网站对此纷纷进行报道和转载,引发舆论关注热潮。

  8月27日中午,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一条关于“山西男童被挖眼案”的微博引发众多网友和媒体关注,当天就成为各类媒体竞相追逐的热点话题,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超过280篇,相关微博超过7万条。随后,山西警方悬赏十万通缉伤害男童凶手的消息也再次引发舆论各界的强烈关注,此案件相关舆情热度也开始快速升温。此事件也在互联网上迅速成为一个热点事件。网民对此也高度关注,话题相关舆情热度快速升温。

  8月28日,“男童被挖眼案女嫌犯特征曝光:染黄发知受害人姓名”相关话题首先在网络上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超过了1200篇,相关微博数量接近12万条。8月29日,相关舆情热度持续保持高温状态,相关网络新闻超过1500篇,相关微博也超过了8万条。 随后至9月1日,相关舆情热度出现了一轮逐步回落态势。

  9月3日,“山西男童被挖眼案告破 嫌犯确定为其伯母”的消息再度引爆相关舆情热度快速增长,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超过1700篇,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点,相关微博也超过了6万条

  而今日(9月4日)的腾讯热点微博排行上位居第一位的也是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上的一条标题为【山西男童被挖眼案告破 嫌犯确定为其伯母】的相关微博。引发众多网民热议。截至今日(9月4日)14时的数据也显示,此话题相关舆情热度仍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三、相关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山西男童被挖眼案”备受网络关注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 #“山西男童被挖眼案”#话题自8月27日以来连续数日高居各大微博平台首位。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上#山西男童被挖双眼#相关话题均处于热点话题的首位。截止到今日(9月4日)15时,仅这两大微博平台上相关微博就已经超过135万条。而两大微博平台上的舆情热度最高的热点微博里也大量充斥着报道和讨论此话题的相关微博。

  

  

  2. 山西男童被挖眼案仍存疑点

  新快报:【山西挖眼案仍存四大疑点】疑点一,斌斌为何没有认出伯母?疑点二,之前所说"黄头发""外地口音"的特征,又该如何解释?疑点三,家属是否涉嫌隐瞒?疑点四,警方为何10天后,张会英坠井6天后才公布案情?案件虽已告破,网友们仍旧心存疑问,希望警方尽快将案件详情公诸于众。

  今日(9月4日)中午,网民“禾青”在个人博客发文称,公开、透明是制止谣言的克星,把事实搞清楚了,自然就不会有谣言。山西幼童挖眼案虽已告破,但此案仍然存在两大疑点需要说明:

  1、从案情看,犯罪嫌疑人是将男童从家门口带至野外施暴的,男童与犯罪嫌疑人应该相处了一段时间,男童已经6岁,能不认识自己的伯母吗?

  2、先前报道均说,男童回忆挖他眼的是个女的,外地口音。说明一是男童不认识犯罪嫌疑人,二是犯罪嫌疑人是女性,不是当地人。因此需要警方说明,男童认识不认识犯罪嫌疑人也就是他的伯母?二他伯母是不是当地人?说话是那里口音?

  

  3.网民热议:中国农村社会心态堪忧

  批评挖眼男童伯母

  今日微博头条:#男童挖眼案告破#【致挖眼男童伯母:你怎么对得起他漫长黑暗的一生】今天看新闻说,挖掉男童双眼的是伯母,竟然是伯母下黑手!他再也看不清世上的景物和亲人,新买的书包也静静躺在那无声啜泣;他今年才六岁,美好人生刚开始,伯母你怎么对得起他漫长黑暗的一生?

  网友“老银铺银饰”:#男童挖眼案告破# 畏罪自杀说明了一个问题:愤怒引发的冲动,致使魔鬼般的行为带走了一个儿童的光明。活生生挖去一对双眼的行为可谓极其残忍,理智性的东西来时可怕,去时悲哀。事后的自杀,可能是清醒的时候已经无法原谅失去理智时的自己。祝福小男孩!

  网友“抱着自己取暖1219”:那么小的孩子,他们怎么下的去手?实在让人汗颜害羞。

  期待警方公布调查结果

  网友“渃水_”:孩子怎么会认不出自己的伯母,太牵强了,现在死无对证,说什么都行了! 明明就是警方办事不力,没有抓到真凶!

  网友“看风景的喵喵”:我不信这个结果,摆明了是破不了案往死人身上赖,这和之前新闻透露的信息都是自相矛盾的!

  网友“Machiavelli_”:#男童挖眼案告破# 国内就是这样~为了破案率,常常找个死人或被打的半死的活死人来代替,自己骗自己!公检法是人民的安全屏障,我咋这失望呢?

  网友“nustar-卢大小姐”:#男童挖眼案告破#不要因为承受社会议论压力就诬蔑一个死人。也不要如此马虎的结案!!

  感慨:人间百态难看清

  天天315高波(高波,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经济生活频率 《天天315》节目主持人。):人字就这么难写。

  金山夜话博主(金山,《金山夜话》主持人,记者,作家,著名情感问题专家。):山西警方:男童被挖眼案嫌犯为其已自杀伯母!……真可谓死无对证!可之前男童讲不是当地人讲话,也没说认识该女子!而且难道6岁男童会听不出自己亲伯母的声音?……唉,将来这亲哥俩咋整?

  中国农村社会心态下的一个特例

  网友“锦书来啦”:农村环境闭塞,再加上人们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一些生活充满苦难,但看不到希望的人们加之,农村社会在现代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淳朴民风早已不在,人好容易变得心胸狭窄,因此容易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积怨,从而走极端。浮躁和焦虑的社会心态农村也不能幸免。

  端木赐香(李桂枝,别名端木赐香,历史顽主,作家):感觉好多人跟外星来的似的,面对山西男童挖眼案装外宾,假装不知道底层百姓的日子多悲催,简单讲就是物质贫穷,精神贫穷,亲情物质化!至于纠纷,我举个例,族人有结婚的,五服之内的上礼如果是五块钱,你现在想改为十块阻力都很大。去年人家收的都是五块,他家今年就变十块了?同志们这才是乡村!

  网友“小吴”:家庭,家族,家乡,家国,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崩塌,只有家庭没有家族,没有家族何来家乡家国。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弊端了,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自家的亲人都照顾不到,就不要谈什么家族了,传统伦理就这样崩塌了,除了法律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约束个人的道德了。一个没有家族的人,怎会有家乡家国。

  4.媒体评论:“男童挖眼案”背后的“制度失明”亟待反思

  祝福遇害男童小斌斌

  新浪山西:#守护小斌斌#【小斌斌度过感染期 镜头前唱儿歌】医生表示,目前小斌斌的一期治疗已结束,考虑约一个月后给他定制义眼片。小斌斌在镜头前唱起儿歌:找朋友,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祝福小斌斌,坚强!

  @人民日报:【愿爱为他点亮双眼爱心】山西男童挖眼案告破,嫌犯竟为其伯母。善良的人们难以相信,该是怎样的心魔,狠毒之手竟伸向6岁孩童?期待更详实的信息解答疑问,更期待受伤的小斌斌在关爱下成长。救助账号:6221881771016992287;户名:王文丽。愿点滴之爱汇聚成光明,照亮他的人生!

  @人民日报:透过极端个案,我们痛感人伦的覆没、人性的丧失。而事件发生后各方的关注关爱也让我们看到人性的温暖、正义的力量。愿这份温暖与力量,呵护小斌斌长大!

  法网恢恢,莫疏莫漏

  @央视新闻:#央视微评#【法网恢恢,莫疏莫漏】虽无血海深仇,却有蛇蝎狠毒。伯母挖去侄子双眼,其偏执和残忍超出常人想象。此案已破,但当年斌斌的姐姐坠井溺亡是否也有蹊跷,还需进一步探寻真相。每起案件都“高度重视”,无论舆论关注与否,都一查到底,才能用正义遏制罪恶,用真相弥补伤害。

  莫让新的虐童案再现

  @晶报:【被挖眼男童的救助不容忽视】@晶报吴欣:在期待警方追查和公布真相同时,我们更期待男童斌斌能够及时得到身体上的治疗、心理上的辅导和救助。毕竟孩子还那么小,以后的路还那么长......法律不应遗忘每一个受害者,他们都有得到救济的权利,这决不能完全依靠善心群众的捐款和慰问来支撑。

  中国青年报网评论指出,当其他孩子都背上书包欢天喜地迎接新学期时,小郭斌却蒙着眼躺在病床上,永远告别光明。近期来,关于儿童的故意伤害案件层出不穷,性侵幼女、针扎女婴等等,深深地刺痛公众的神经。面对小郭斌家人的悲泣,既要齐心协力“围捕”犯罪嫌疑人,将其绳之以法;也必须检讨和反思这背后的“制度失明”并尽快加以修正和完善,否则下一起虐童案又难免发生。保护孩子就是保护民族的未来。很多时候保护孩子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想不想做的问题。遗弃、虐待、家暴等等让孩子的天空蒙上了阴影,政府、社区、学校、公益组织和家长都应立即携起手来,驱走阴霾,还孩子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5.公众期待当地警方公布案情真相

  9月3日晚,有媒体人士发布信息称:“9月3日16时左右,8?24挖眼案嫌疑犯被带回汾西县公安局。疑是伤者伯母的姐姐姐夫都有参与。”目前警方已确定小斌伯母张会英涉案,其动机为老人的赡养问题。

  据媒体报道,案发后,公安部高度重视,立即派出专家组赴案发地指导案侦工作,山西警方组成专案组全力侦破。现已查明,犯罪嫌疑人为受害男童郭某的伯母张会英,该犯罪嫌疑人已于8月30日在自家院内跳井自杀。经专案组深入调查走访,现场勘查,并经DNA检验,在犯罪嫌疑人张会英的衣服上,多处检验出受害男童郭某的血迹。警方综合侦查调查和刑事技术DNA检验结果认定,张会英系该案犯罪嫌疑人。

  当地警方还透露,将于近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案件侦破情况。

  案件追踪:嫌犯家属为何否认警方说法

  @新京报: #快讯##男童被挖眼案追踪#【疑犯弟弟:姐姐曾称赡养老人三家无矛盾】今天,山西被挖眼案疑犯张会英的弟弟张瑞华称,张会英与小斌斌一家并没有赡养矛盾。郭家老父亲前年瘫痪卧病在床,三兄妹轮流赡养,小斌的爸爸摔伤腿后郭父便由老三照顾,老大老二每家出5000元。他说很难接受自己姐姐会是疑犯。

  @新浪山西:#男童挖眼案告破#【事件回顾:嫌犯作案后打了个电话】县城里传言纷纷,一个接触当地干部的府南社区居民说,斌斌伯母抱着斌斌在胡同的小路上走的时候还被一辆自行车撞了一下,其作案后还打了个电话,“通话记录已经被警方调走了”。

  @新浪山西:#男童挖眼案告破#【事件回顾:张会英印象】张会英曾工作的养鸡场负责人称,当天15时许,张会英离开养鸡场不知去向。24日17时许,姐姐从养鸡场回到了县城,随后回到租住房屋处。据村民说,直到25日才看见张会英及其丈夫郭志成领着瘫痪的父亲回到村里。

  6. 李玫瑾剖析男童被挖眼案嫌犯作案动机

  9月3日晚,山西汾西“8?24”伤害儿童案日前告破,警方综合侦查和DNA检验结果认定受害男童斌斌的伯母张会英系该案犯罪嫌疑人。张会英已于8月30日在自家院内跳井自杀。张会英的作案动机是什么呢?

  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分析认为,一个小孩在家门口遭遇叵测多是熟人作案,作案者为女性,一般是出于报复心理,而被报复者往往不知道。李玫瑾进一步称张会英这种人生活范围比较小,心胸也比较狭窄,芝麻大的事也会变成最大的事,放大之后她的心里就全是这件事,“她一般不会想后果,只想做让对方痛苦的事”。张会英最终选择了自杀是因为压力太大,“她自己心里担不住事,是不敢公开化的人,事一闹大,她能怎么办?”

  凤凰网资讯:作为孩子的伯母,她为何用挖双眼的残忍方式报复?

  李玫瑾:还能有什么办法?第一,她可能不想置孩子于死地;第二,她又想让他们家痛苦,所以,这就是一个手段,而且对她而言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她是用手抠的,相对来说对工具要求比较简单,孩子反抗能力也不是太强,很容易被控制。

  凤凰网资讯:据先前报道,张会英本人是胆子比较小的,而且怕见血,为什么还能做出这样的行为?

  李玫瑾:往往就是这样,很多特别怂、胆特小的人才最可能做这种事。如果她胆很大,能公开处理,比如敢当面与你吵,那就不会在背地里报复,往往是不敢当面对峙和吵架甚至不敢跟对方对视的人才会在背地悄悄报复。张会英就属于那种不能当面与人公开矛盾的。她可能已经生了很多天的气,突然某一天想起做这件事,有时这种案件也属于情绪性的案件,肯定有情绪积累,但什么时候作案随意性很强,这不属于预谋性的,与制作炸药报复不同,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凤凰网资讯:这种人作案会提前想到后果吗?

  李玫瑾:一般不会想那么多,她只是想做让对方痛苦的事,不会想后果,因为她的生活范围决定了视野。这种事情一般在农村比较多见,人的生活范围太小,芝麻大的事也会变成最大的事。人们的心胸有时与生活视野有关,视野越宽阔的人,心胸就越宽阔。

  四、舆情点评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自8月27日“山西男童被挖眼案”被媒体披露以来的十天左右的日子里,此事件相关舆情热度持续升温并已经形成了多个舆情热点,其中在8月28日、29日形成了第一论舆论关注高潮,而在9月3日,案件告破,山西警方确认凶手为被害男童的伯母消息引发舆情热度的再次爆发。

  而众多网民们则已经在追问告破之后的案件细节和反思案件背后的农村社会心态,仍然对警方的结论提出了质疑。网民们认为保护孩子就是保护民族的未来。必须检讨和反思案件背后的“制度失明”并尽快加以修正和完善,否则下一起虐童案又难免发生。8月28日,人民网舆情频道《今日舆情解读:山西男童被害事件谁是最终“凶手”》一文就已经指出,近期国内伤害儿童的案件频发也使得儿童保护问题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多起残忍伤害儿童的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评论指出,我国关于保护儿童的法律、制度和规定,不可谓不多。之所以伤害儿童的极端事件会一再发生再次为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很值得得相关部门认真反思儿童保护对于全社会的重要性,在思想认识上不断提高的同时还要完善法律制度落实上的软肋。

  而在“制度失明”方面,中国青年报网评论指出,此案件背后至少存在两个“是否到位”的问题:一是“国家亲权”原则是否到位?国家是儿童的最终监护人,保护儿童首先是政府的职责。2012年韩国发生7岁女童遭性侵案,引发了韩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视察警察厅并向国民道歉。在小郭斌伤害案发之后尽管警方悬赏寻找嫌疑人,但在事发第三天之后我们还没有看到当地政府负责人就此表态或者到医院安抚受害者及其家人。

  二是幼儿自我保护教育是否到位?案发当天晚上六点多小郭斌尚独自在外玩耍,凶手一句“郭斌,跟我走”就将其骗走暴露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不足。也暴露了当地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儿童的自我保护教育上存在缺失。而在美国等国家,无论是看电视读报纸还是上社交网站,都可以看到有关教育幼儿的自我保护的内容。反观我们对孩子的自我保护教育,要么完全缺失,要么纸上谈兵,很难对孩子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山西男童被挖眼案和最近国内一再发生的伤害儿童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受到伤害的总是无辜的孩子?

  而如何让侵害儿童生命的案件不再发生,如何关爱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也就不能不是一个需要深刻思考的社会问题。而在这一点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让孩子们感觉到社会安全,他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为孩子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我要订阅】【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