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工业产值与用电量不匹配因素分析


  工业用电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一般来说,工业用电量上升则工业产值增长,工业用电量下降则工业产值回落,两者呈同步增减变化,由此工业用电量常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工业生产增长程度。我区规上工业产值约占全部工业比重的4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从我区近5年数据看,规上工业产值发展速度均快于用电量,其中2009年、2012年规上工业产值出现下降时,用电量降幅更大。2013年以来,规上工业产值降幅向用电量靠近,并在6月份开始超过用电量,形成工业产值与用电量关系的反差。1-9月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5.91亿元,同比下降6.9%,全社会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8%,工业产值与用电量不匹配情况更加突出。为寻求两者不匹配的原因,准确把握全区工业经济运行走势,我局深入40家规上企业进行专题调研。

  一、工业企业产值与用电量不匹配企业调研情况

  在329家规上工业中选取40家产值下降与用电上升趋势反差较大的企业进行专题调研,主要分布在服装、鞋革、装备制造等行业。40家企业1-9月产值20.71亿元,同比下降14.5%,影响规上产值下降1.6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2546.7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2%,拉升规上用电量增长0.4个百分点。40家调研企业总体加大规上工业产值与用电量增速反差2.0个百分点,其中产值与用电速度反差超50%的企业28家。调研发现,主要受技术创新、生产方式改变、产品价格变动等因素影响,导致产值与用电发展趋势出现偏差。

  二、工业企业产值与用电量不匹配存在诸多因素

  (一)引进新设备、研发新产品增加电耗。为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劳资费用,企业引进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使车间生产耗电增加。调研企业有7家企业涉及这方面原因,该7家企业用电同比增长12.1%,产值同比下降5.6%。高新企业为争取市场,增加科研投入,研制新产品增加研发用电,但产品属于试制品未形成产值。调研中有8家企业涉及新产品研发,该8家企业产值同比下降11.9%,用电同比增长13.6%

  (二)生产方式转变增加电耗。企业上年订单相对较多,委托外加工量较大,今年订单减少,某些原本外包的生产环节改由企业自身承担,增加本企业生产耗电。调研中有4家企业涉及这方面的原因,该4家企业用电同比增长16.1%,产值同比下降12.0%

     (三)生产环境改变增加电耗。企业因厂房搬迁,改善车间生产环境,优化行政办公条件,生产照明、行政办公用电相应增加。调研中有7家企业搬迁新厂房造成耗电增多,如黎明液压搬迁至鹿城轻工业园区后,用电比去年同期每月增加3万度电,用电同比增长17.9%。同时,今年夏季高温持续时间较长,空调等生活耗电增加较为明显。

  (四)产品单价下降,工业产值减少。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下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单价随之下降,导致生产相同产量的工业品,耗电基本相当而工业产值减少,其中出口企业受价格影响较为明显。调研企业有16家产品价格同比下降,该16家企业产值同比下降14.1%,而用电同比增长4.9%

  (五)未统计库存少计产值。个别企业统计员对统计指标理解存在偏差,把工业总产值当成销售产值,遗漏半成品、产成品库存的产值。调研中梵高服饰、大宗光学、大鹏鸟鞋业存在未计算库存产值,共少计工业产值2880万元。这些企业数据已做了修改补报。

  (六)产能利用率下降,单位产值电耗增加。受经济形势影响,企业订单量明显减少,流水作业能力未能全部发挥,生产设备空耗用电比例相应提高。调研企业普飞、意万达两个鞋业,订单产品款式增多、批量减少,生产流水线运作节奏变慢,产能利用率同比下降20%-30%。调研企业光大眼镜、龙电绝缘材料等塑料相关行业,只要有生产就必需开启主要耗电设备,由于订单较少,生产不饱和,流水线空置,导致单位产值电耗相对较高。这两家企业产值同比下降32.0%,用电同比下降11.8%,产值与用电降幅差距较大。

  (七)关停企业同期数对产值影响大。规上企业有25家企业停、破产, 1-9月工业产值2.05亿元,同比下降91.9%,影响规上产值下降10.5个百分点;用电量291.77万千瓦时,同比下降75.8%,影响规上用电量下降2.6个百分点。停、破产企业引起规上工业产值与用电量增速反差7.9个百分点。特别是忠成数码、拜丽德集团、拜丽德少年服饰、杉亚实业四家单位,产值同比下降98.1%,影响规上产值下降8.8个百分点;假设剔除这些停、破产企业,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1%,用电量同比下降3.1%,产值与用电量的发展趋势与近5年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我区工业产值与用电量增速间出现不匹配性问题有着很多现实因素,不能简单使用工业用电量判断工业经济增长趋势。当前规上工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预计增速由负转正还需时日。因此,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切实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有效缓解工业生产压力,扭转不利局面。

  三、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深入企业服务,做大做强规模企业。出台规模企业扶持的各项政策措施,在资金、电力、交通运输等方面为企业做好协调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增长潜力。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政策引导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大招商引资,增加工业经济投入。努力克服土地、资金、环境等要素制约,加大招商引资、选资力度,增加工业投入,更好培植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四、挖掘工业潜力,认真摸排“下转上”。把好新增规上工业“入口关”,加严审批要求,认真摸排年底“下转上”企业,有效保证规模工业的数量和质量,为明年工业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