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舆情在线”监测系统显示,今日最热新闻事件是“政协委员:别让公务员为少数腐败者埋单”,微博最热话题为“2020年5G将商用网速可达每秒10G”,新华网发展论坛“公务员工资是高还是低,代表委员怎么看?”为最热网站,“地震局一年花40亿,无法预测该撤吗?”则为最热博文。 一、 热点舆情数据
二、热点话题观点辑要 □央行连续表态:不会取缔余额宝 媒体:释放积极信号! 《新京报》消息,作为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热门产品,对于余额宝们的监管问题成为本届两会热点问题之一。4日在两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潘功胜和易纲三位全国政协委员被记者连续追问,均表示鼓励互联网金融,不会取缔余额宝,并将加强监管。 《北京青年报》:余额宝能吸纳大量存款,靠的是给用户较高的利润回报,在这方面,银行处于竞争劣势。因此,要让银行平等参与竞争,只能将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已经箭在弦上,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将会“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速。从这个角度看,“不会取缔余额宝”的表态,透露出有关部门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心。 评论员余丰慧:余额宝当然需要监管,但监管绝不应是取缔,更不是为了某些特殊利益而斩断金融创新之路。从央行官员对待互联网金融态度的一致性看,支持、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是达成共识的,这是对金融改革者的激励,给互联网金融企业、投资者和客户吃了定心丸。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只有继续做好互联网金融,设身处地地防范可能的风险,给投资者最大回报,继续加大力度在互联网金融上创新,才是正途。 《京华时报》:由商业银行主导的传统金融体系,过去的经营模式早已显现出不能与日益精细复杂的经济体系、与日益高涨的公众理财需求互相适应的弊端。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将给商业银行有限度的竞争意识,真正让商业银行实现去衙门化。要成长为完全的市场主体,必须将其投入到市场竞争的游泳池中,而“余额宝”们以其勃勃生机,已经创造了这样的竞争平台。商业银行应该有勇气应战。 □江苏代表联名提议成立国家城管局 网民:有必要吗? 《现代快报》4日消息,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将联名提交议案,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议案提出,现在各地的城管“每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建议成立国家城市管理总局作为主管部门,与住建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对此,舆论认为,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关键在于职能部门站好位置,新设立一个城市管理局,有可能出现冗员冗官的状况。 网民“吴治邦”:城市的管理工作,的确是一项繁冗的工作,但只要各部门把“爱踢皮球”的坏习惯改掉,何愁工作无法完成。设立国家城市管理局,显然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看似可以消除城管部门“越权、非法”的嫌疑,实则对城市管理工作非但毫无帮助,反而会出现“权力打架”、“职责互推”的情形。 评论员王传言:设立“国家城管局”的提案,看到了城市管理乱象的现实,却没有抓住城管乱象的根本。无法可依才是病症的根源所在,而设立“国家城管局”并没有解决这样的乱象,只是增添了一个另外的机构罢了,而对于乱象上的整治可能只是扬汤止沸。 千龙网:一直存在的“城管问题”,其解决的关键和根本,特别是眼下的当务之急,并不在于设不设置一个“国家城管总局”,而是如何立法规范、监督和赋权城管,使城市管理执法行为、人员及机构,完全“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舍此之本,却去逐扩权力、设机构之末,就有点避重就轻、本末倒置了。 □人大代表建议撤销地震局引争议 舆论:期待优化配置! 综合媒体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律师朱列玉近日建议撤销中国地震局。他认为,中国地震局负有监测预报地震的责任,却反复向公众解释地震无法预报,没履行好法定职责,不如撤销。人大代表的建议,在地震局内引发了一场“地震”,媒体认为,这场“地震”应该像真的地震那样,促使地震局做出改变,打破一成不变的格局,让地震局运作更高效、更节约。 网民“刘艳霞”:地震局是一个政府机构,有着政府机构共同的某些缺陷,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地震局将信息运行的更加公开透明化,加强与群众的互动,使群众更多的了解其功能和性质才不会屡屡被沦为“阑尾”。 评论员佘宗明:“撤销地震局”寓含的诉求,亟待正视,它应被视作对机构设置、资源配备优化的敦促,但也要剔除对“地震局”职责的偏僻认知。在多面考量下,“地震局”的存废,才会成严肃命题。 千龙网:地震局虽说无法预报强震,但还是能够发挥一些作用的,不可全盘否定地震局的价值。既要保障地震局发挥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也要让地震局真正发挥作用,避免成为没有作用、养闲人的单位,地震局在内部建设和外部沟通方面,都还需要做出改变。 □广州地铁发生踩踏事故致多人受伤 舆论呼吁升级应急机制 《南方都市报》消息,4日上午,广州地铁五号线一辆列车即将达到西村站时,尾部车厢两名年轻男子手中的物品喷出不明刺鼻气体,一时间引起乘客恐慌,大量乘客向车厢一端跑去,过程中发生挤碰,致4人轻伤。民警在现场找到该瓶子,初步查明是防狼喷剂。 《华商报》:发生了突发事件,如果有应急技能以及互助文化,那么民众对其他在场的人有一种信任感。这是无形铺就的心理逃生通道,人人都自信会得到他人保障的,以及有意识对他人履行互助责任。相反,如果担心的是旁人都争先恐后地逃离,把自己扔在最后面。在突发事故面前变成第一个逃兵,公共保障的防线将由此而垮塌,并形成信任链条崩坏的连锁反应。 《京华时报》:之所以造成踩踏事故,一方面在于乘客缺乏科学疏散经验,另一方面在于,地铁方面在疏散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从这也可看出,国内地铁在公共安全机制方面亟待升级。首先是把好安检关,严禁任何违禁物品流入地铁,防止“有事严格检查、没事形同虚设”。其次是加强监控,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此外还需要升级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如增设救援专用通道,做到有备无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