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舆情在线”监测系统显示,今日最热新闻事件前五名分别是:
□红十字会三伏天向琼粤桂台风灾区送棉被遭质疑 回应:确实需要 新华网消息,台风“威马逊”过后,琼粤桂三省区数十万受灾群众在高温炎热、水电中断的情况下等待应急救助。而近日运往灾区的物资中,赫然出现了红十字会调拨的几千条棉被和夹克衫。广东省红十字会有关人员解释,救灾物资的需求是由灾区工作人员层层上报的。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此并不认同:当务之急是应急救灾,可能真的需要棉被过冬用,但那也是灾后重建所需。 央广网:履行义务,践行职责,红会迅速调配物资值得称道。但数千床棉被送抵35度高温的受灾地区还是让公众吃惊不小。或许棉被的确是救灾的标配,但救灾不能程式化,更应考虑受助者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一条防潮垫、一个睡袋或许远比棉被实用的多。与其指责媒体缺乏救灾知识,不如提高自身救灾能力的专业化。 网民“红悦坊”:自然灾害是全人类共同的灾难,“威马逊”不止为灾区人民带去伤痛,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各方力量伸出援手,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红十字会的救灾能力或许尚未达到网民期待,但无论如何,送往灾区的救灾棉被,本该是用来温暖灾民的心,而不是伤了一群正在救灾的人。 □沪昆高速“7·19”特大交通事故已致43人死亡 6人受伤 中新网消息,19日凌晨3时许,沪昆高速湖南境内,一辆装载危化品的小货车与一辆大客车追尾后爆炸燃烧,截至目前,事故共造成5辆车烧毁,已确认43人遇难,仅大客车中就有41人。初步调查显示,小货车非法改装运输乙醇(俗称酒精),大客车没有接驳运输、停车休息没有落实,是引发事故的两大原因。 网民“黄羊滩”:每发生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各地各部门就会雷厉风行一番,严查一阵子,过后不久,则松弛下来,甚至故态复萌、变本加厉。这其中,不排除经营人员刻意的主观规避,而管理部门更是难辞其咎。相信接下来的时间里,又是全国性的道路安全整治行动。惟愿这次,不再流于形式,而是通过一点点的扎实努力,重塑制度的刚性,将安全意识深植于每一个管理部门、市场主体乃至一般民众心间。 新华网:“7·19”特大交通事故以生命为代价敲响了警铃,我们期待诸多改变——期待“夜休令”能够发挥效力,尽可能地消灭“红眼客运”;期待非法运载的危险品不再轻易过检,交警能够及时发现;期待驾驶人员都能遵守交通法规,不再抱有侥幸心理。如此,交通安全就不会是人们所担忧的问题,令人麻木的交通事故也不再会频频见诸报端,这才是公众所共同期待的。
麦当劳肯德基供应商被曝用过期肉 【事件回放】 东方卫视新闻综合频道7月20日报道,记者卧底两个多月发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这家公司被曝通过过期食品回锅重做、更改保质期标印等手段加工过期劣质肉类,再将生产的麦乐鸡块、牛排、汉堡肉等售给快餐连锁店。记者提出质疑后,其工作人员甚至侃言:“过期也吃不死人。” 据悉,福喜生产的加工食品供应的品牌还包括东方既白、星巴克、棒约翰、吉野家、德克士、7-11、星期五餐厅、汉堡王、美其乐、赛百味、宜家、华莱士、达美乐等。 7月20日晚,上海食药监部门连夜出击,然而进福喜食品车间时一度被阻,部分文字证据已被控制。目前,上海市食药监部门表示,已查封该企业,并要求上海所有肯德基、麦当劳问题产品全部下架。 7月21日,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紧急会议,紧急约谈上海福喜事件涉及下游企业在浙负责人,并紧急通知全省各地开展监督检查。 【舆情传播情况】 图1.上海福喜使用变质过期肉相关舆情信息走势图 如图1所示,7月20日,东方卫视报道上海福喜公司使用变质过期肉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当日相关信息达到804条,“洋快餐”、“劣质原料”等热点舆情标签在报道标题中被强调。次日相关信息达到5283条,并呈进一步上升趋势。目前的总计舆情信息量约为6090条。 【舆论观点】 网民认为,使用“过期原料”的企业应受处罚,但快餐企业与监管部门也应承担失察的责任,呼吁尽快查明真相,给公众一个交代。 东方网:福喜公司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当然该谴责和惩罚,如有必要,大可彻底关闭,永远禁止相关人员再进食品市场。可对将过期食料返还给福喜公司的洋快餐之流,难道就可让其置身事外么? @泰和: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与生产企业有直接关系,但也不能将全部责任都推到企业身上,毕竟监管部门也承担着相关的监管职责。 网民“周琳”:食品安全法正在修订,以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和法律威慑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各界高度期盼的。对于洋快餐供应链条上的“过期疑云”,期待监管部门能尽快给公众一个交代,更期待明天吃进口的食品能够真正安全。 网民认为,食品安全标准重在执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建议食品供应链的下游企业建立驻厂监督机制。 网民“任翀”:上海福喜缺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执行力。在食品安全体系建立上,上海福喜及其母公司美国福喜集团显然不缺经验,这一点从媒体记者进入生产车间需经过多道门卡、多次换衣消毒就能看出。可实际执行中监管的缺位,让食品安全体系等标准终究变成了一沓纸。 网民“庞岚”:表面上看,这一大堆国际知名连锁快餐像是“躺枪”,但此事也说明他们并不像广告里所吹嘘的那样重视消费者健康,不然怎么会和这样一个问题企业长期合作?如果真把消费者当上帝,大品牌就应该制定原料抽检制度,派出检查人员随时掌握供货方的动态,以确保最终端上餐桌的食品安全、卫生。 网民认为,运动式的食品安全检查难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呼吁建立长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用法律震慑食品行业经营者。 @甘雨波:曝光了,下架了,就完结了?消费者已经吃到肚子里的呢?产生的一些隐形健康危险的呢?下架、封存不应是最终结果! 网民“李忠卿”:此次媒体爆出的猛料不比寻常,卷入这场风波的企业不是一两家,如果不是记者卧底暗访,这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还会继续存在,没有人能查得清问题食品究竟起始于何时?目前,某些执法、质监部门虽然采取了下架处理,但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模式仍然饱受公众诟病。 网民“郭喜林”:如果不依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不依法对监管者实施责任问责,雷声再大的运动式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对于百姓的餐桌和舌尖上的安全都无济于事。只有依法对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行为实施零容忍,才能让包括外资连锁企业在内的所有生产和经营者敬畏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敬畏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法规的权威与尊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