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秋季粮食监测调查显示,我区28个普查小区231个调查地块,拥有调查地块面积2911.8亩,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0.6%。其中秋季农作物种植面积2459.08亩,同比增长0.9%;轮歇地、闲置地面积321.05亩,同比下降1.6%;改作地面积130.91亩,同比下降0.9%;2014年内建设用地0.76亩,比上年增加0.76亩。
一、样本区农作物种植情况
(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943.01亩,同比增长2.9%。其中单季晚稻1924.67亩,同比增长3.7%;秋大豆9.44亩,同比下降31.1%;杂豆0.1亩,同比下降80%;番薯12.98亩,同比下降54.1%。
(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511.89亩,同比下降3.1%。其中蔬菜460.18亩,同比下降5.1%;果用瓜2.6亩,同比下降13.3%;增加种植花卉苗木13.01亩;其他农作物36.1亩,同比下降9.0%。
二、样本区种植结构变化及原因
从秋季农作物种植品种上看,单季晚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67.71亩,呈增长态势,其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基本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藤桥镇樟村、上埠头村、桥上村、底山根村及金马村的部分水田出租给种粮大户种植,一方面使单季晚稻播种面积上升,另一方面导致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下降。此外样本区秋季农作物在品种上有所变动,增加了花卉苗木,减少了药材。
三、存在问题
(一)轮歇地、闲置地面积占16.7%。我区粮食监测样本区中有452.72亩的自然田地块没有种植农作物。主要是由于山上村民移民至山下,道路陡峭路途遥远,以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经商务工,农产品价格低效益差,山区野猪骚扰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耕抛被抛荒多年。
(二)小面积耕地居多,机械化程度不高。从地型上看,我区能连成大片的耕地少,小面积的耕地居多。这些小面积的耕地适宜农户小规模耕作,无法进行机械化、大规模的生产,难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各级粮食扶持政策,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二)科学规划、大力推进农田道路、水利建设,为农业粮食生产、运输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努力减少农田抛荒现象。
(三)农技部门做好优良品种推荐工作,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重点抓好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指导等,提高农户农产品质量和亩产产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