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抽样调查的难点及对策


2015年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是继第六次人口普查之后又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旨在了解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人口流动凸显、人户分离加剧、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改变,给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开展带来不少困难,影响工作进程和数据质量。结合人口普查特征和本次综合试点培训学习方案、走访入户流程、体验PDA设备,汇总整理大家的问题建议,在此谈谈体会。
    一、调查的几个难点问题

(一)调查对象申报顾虑重重,详实数据信息难获得。一是入户难,农村比城镇难度大,越高档的住宅区域难度越大。比如别墅区,门难进,人难碰。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这必然会触及调查对象的家庭基本信息及个人隐私,由于人们安全观、隐私观等观念的转变,加上社会上商业调查、市场调查的频繁增加,群众对各种调查厌烦情绪较大,拒绝调查、回避调查、利益驱使等不配合调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虚报、瞒报、漏报,详实调查数据信息难获得。比如:离异、再婚、领养子女、多处住房的调查户不愿暴露真实情况;领取拆迁补偿、未销死亡退休金的调查户隐瞒事实真相;政策外超生、非婚生育调查户为逃避社会抚养费,不愿如实申报人口出生、死亡信息等。二是调查内容多,问题细,调查对象容易产生不耐烦等不配合情绪。比如人口多且情况复杂的户往往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等。
    (二)调查小区人口居住情形复杂,流动人口多,查清难度大。主要体现在部分人员因就业、就学、经商、拆迁、迁居等流动,新生婴儿、事实收养、超生子女未落户等情况,使得“人在户口不在”或“户口在人不在”的人户分离现象日益严重,空挂户、一户多房、多户口、多处居住的人口查准、查实尤为困难,要避免重登、错登、漏登难度很大;一些外出流动人员,外出登记地、时间、就业情况等难以确定,尤其是全家外出,户记录、人记录搞准难度加大;一些外来居无定所人员,尤其是栖息在桥洞、车站、广场、街廊、公园等临时地点的人员,调查摸底、登记难度较大,申报信息难查证、查实;租房户等流动人员就业不固定,无正常上下班时间,调查难找人,登记十分困难;一些政策外超生、非婚生育人口、即生即死人口隐而不报现象依然存在,搞准难度较大。
    (三)行政动员难度大。一方面,街道、镇面临新一轮的区划调整,人心难免不安定。虽然鹿城区高度重视,各街道、镇在8月底前都成立了街道、镇正职主任担任组长,统计、经济、民政、计生等相关条线副职领导担任副组长,牵头条线副职领导兼办公室主任的1%人口抽样调查协调小组及办公室机构,组织实施当前工作。但1%人口抽样调查时间紧,任务重,区划调整的不确定因素将给宣传试点、两员选调和培训、调查摸底、调查登记等诸多环节造成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部门组织协调有难度。此次调查涉及部门较多,包括公安、卫生、计生、民政、宣传、统计等部门,要对抽中调查小区内的全部人口进行“小普查”。首先,随着我区近十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流动人口剧增,公安户籍制度更新跟不上时代变化,造成流动人口统计十分困难;其次,超生人口由于计生政策的存在难以准确登记;再有民政殡葬制度和民间的土葬传统等因素,造成一部分死亡人口数不准。以及涉及到人口出生数、地图绘制基础资料等行政资料的提供、宣传工作的配合等等,都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协助。

(四)适宜调查人员选聘难,培训难度大。村(居)干部条线工作多,素质参差不齐,人员力量不足。尤其广大农村地区统计基础薄弱村级统计财务人员年龄老化,难以适应电子信息化新要求。而本次调查采取住户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或调查员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DA)入户登记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采集调查表数据,在业务技术信息化上提出了高要求。在培训上,由于本次调查共设3个调查表,涉及内容广、指标多、不同年龄段人记录选项和跳填项十分复杂,又运用PDA或互联网现场采集数据,使得培训难度增加,尤其是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的住户培训值得深思。
    二、建议与对策

(一)宣传先行,营造良好调查工作氛围。1、落实机构,完善规划方案。2、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关于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重大意义、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相关部门做好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履行调查职责,主动配合调查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和户外广告等多种渠道,使调查对象充分了解调查的意义、目的和要求,打消思想顾虑,依法配合调查,如实申报人口信息,用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取得人口普查调查对象的大力支持与配合。3、集中宣传,掀起高潮。在清查摸底、正式登记阶段,精心谋划,掀起宣传的高潮。

(二)扎实做好摸底、登记工作,确保调查不重不漏,数据全面、准确。摸底调查和入户登记是整个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决定调查的成败。在调查摸底时,要深入细致、不厌其烦地对抽中调查小区每一个地点或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口或住户的居住、户籍、流动情况等逐一摸底清查、排查,不重、不漏任何人口,认真填好《户主姓名底册》,并对特殊人员、住户或网报住户进行相关标注;把摸底数据与地方计生、公安、民政、村级单位等记录资料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核实,查缺补漏,去伪存真;对摸底中的特殊人员、住户等,走访房管、物业或相关人士深入了解情况,核实、核准相关信息。在入户登记时,要利用PDA或通过互联网对《户主姓名底册》中的每个人逐一现场核查、登记,对在现场多出和没有的人口,要仔细甄别,做好相关查遗补漏工作。
    (三)把好调查人员选配关,精心做实培训工作。在人员选配上,应结合调查小区实际,选取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有普查或调查经验、身体健康、经培训能够使用PDA和掌握互联网操作的人员担任,或从社会上招聘有一定调查经验、责任心较强的人员担任。在培训上,要高度重视数据采集方式的转变给调查工作带来的影响,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借鉴三经普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调查表填写、指标解释、入户登记询问技巧和言行规范、PDA使用和常识判断等内容的培训,着力提高调查人员的实际调查能力和操作水平,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对互联网自主填报住户可集中进行培训,视其情况分配一定调查任务。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