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鹿城区劳动情况统计简析


2015年区委区府围绕鹿城发展目标,积极应对各种经济下行的不利因素,推出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转型升级初见成效,全区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企业用工需求略有回缩,2015年劳动工资统计年报显示,鹿城全部调查单位(城镇单位和规上私营单位,下同)从业人员达31.68万人,全年累计发放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50.91亿元,从业人员平均工资5.08万元,增长7.0%。现将全年情况分析如下:

一、全部调查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情况

(一)用工总需求略有回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1.7%。

按用工身份分:2015年末,在岗职工28.49万人,同比减少4.0%;劳务派遣人员0.61万人,同比减少21.8%;其他从业人员2.58万人,同比增加41.7%。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9.71万人,同比减少6.1%。

按三次产业分,鹿城全部调查单位三大产业期末从业人员比例为0.003:65.733:34.264。2015年鹿城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升级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及机器换人等因素影响,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降至20.83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7%,其中制造业作为第二产业重要行业从业人员减至7.36万人,同比减少11.4%。另外,由于本区一所大型国企用工形式发生变化导致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减至0.28万人,同比减少71.7%。第三产业期末从业人员10.86万人,比上年同期小幅增长1.7%,其中人数较多的批发和零售业期末从业人员2.22万人,同比减少7.0%;房地产业期末人员1.44万人,同比增加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期末从业人员1.35万人,同比增长3.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期末从业人员1.33万人,同比增长13.1%。

按性别比例分,2015年女性就业人数8.46万人,比2014年末减少了0.4万人,同比减少4.5%;女性从业者占全区从业人员的比例由2014年的27.4%降至26.7%。女性就业人员比重下降主要是由工业单位减员引起的,2015年末工业单位女性从业人员减少0.62万人,同比减少16.5%,其中单制造业单位女性从业人员就减少0.43万人,同比减少12.4%。而第三产业单位对女性从业人员的用工需求不仅没有减少还有小幅提高,其中女性用工量增加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房地产业,三个行业女性从业人员分别增加了0.07、0.07、0.03万人,同比增加13.4%、29.6%、5.1%;而这三个行业女性从业者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值也较上年有所提升,依次提高了0.3、0.2和0.1个百分点。

2015年末女性从业人员分布及其变动情况

行业分类

女  性从业人数(万人)

较上年人数增加(万人)

同比增加(%)

2015年女性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数比(%)

增减百分点

  总 计 (含私营企业)                                      

8.46

-0.4

-4.51

26.7

-0.7

制造业                                                

3.06

-0.43

-12.38

9.65

-1.2

批发和零售业                                          

1.09

-0.06

-5.06

3.44

-0.1

建筑业                                                

0.88

0.03

2.96

2.79

0.1

住宿和餐饮业                                          

0.59

0.07

13.42

1.85

0.3

教育                                                

0.56

0.01

1.09

1.76

0.1

房地产业                                            

0.53

0.03

5.15

1.66

0.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39

0.03

7.06

1.24

0.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32

0.02

8.16

1.01

0.1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0.3

0.07

29.6

0.94

0.2

卫生和社会工作                                      

0.25

0.01

5.27

0.79

0.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                                

0.15

-0.01

-6.45

0.47

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12

0.01

9.61

0.38

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0.07

0.01

23.81

0.21

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06

-0.18

-74.21

0.2

-0.6

金融业                                                

0.05

0

-1.71

0.16

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03

0

-5.41

0.1

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02

0.01

78.26

0.05

0

农、林、牧、渔业                                      

0.00

0.00

0.00

(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普遍提高,人均报酬同比增长7.0%

2015年,鹿城全部单位累计发放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50.91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在岗职工累计发放139.18亿元,同比增加1.3%;劳务派遣人员累计发放5.13亿元,同比增长7.8%。

分行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发放情况

行业分类

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亿元)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亿元)

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比上年增长(%)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总 计 (含私营企业)                                      

150.91

139.18

0.4

1.3

建筑业                                                

47.21

41.33

-0.8

2.2

制造业                                                

27.75

27.51

-5.2

-5.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4.95

12.28

134.8

107.7

批发和零售业                                          

11.04

10.40

-2.7

-4.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25

8.85

16.2

16.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8.55

8.16

10.6

9.4

房地产业                                            

6.56

6.19

4.6

3.6

教育                                                

5.97

5.75

10.3

8.5

住宿和餐饮业                                          

4.72

4.56

17.6

15.0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                                

4.38

4.15

-8.1

-6.0

卫生和社会工作                                      

2.90

2.78

13.4

14.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48

2.43

0.8

0.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13

1.91

-81.6

-77.6

金融业                                                

1.27

1.13

-2.3

-12.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80

0.80

-8.6

-8.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0.68

0.68

11.8

10.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27

0.26

32.7

34.2

农、林、牧、渔业                                      

0.01

0.01

从业人员人均工资5.08万元,比2014年增加0.33万元,同比增长7.0%,其中在岗职工人均工资5.14万元,比上年增加0.31万元,同比增长6.5%,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人员平均工资5.15万元,同比增长6.1%。

二、主要问题

(一)行业工资差距进一步缩小,但差距依然明显。19个行业中,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业14.01万元,是全区平均工资的2.76倍;工资最低的是制造业3.78万元,只有全区平均水平的74.4%。行业工资差距还表现在高低工资行业差异倍数上,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与最低的制造业之间的人均工资差异倍数为3.7倍,较2013年同期的4.9倍、较2014年同期的4倍差距呈逐年拉近的势头,但行业间的工资差距仍然较大。

(二)薪酬水平呈金字塔状,二产占底层绝大多数。2015年,鹿城全部调查单位从业人员31.68万人,其中平均工资高于总体水平的11个行业:金融业、农林牧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共有6.0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9.0%;平均工资低于总体水平的7个行业共有从业人员25.67万人,占总量的81.0%。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单位合计20.54万人从业人员人均工资低于平均水平,占总量的64.8%。

三、对策与建议

(一)拓宽妇女就业领域,确保妇女享有社会保障的平等权利。自2012年起,女性从业人员数量呈逐年下降的态势,除经济下行的压力外,还有鹿城经济结构转型的原因在内,随着现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女性从业人员尤其是处于育龄的女性从业人员将面临更为艰难的就业环境,因此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发展适合妇女优势和特点的第三产业,为妇女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努力提高妇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度,完善社保体系,规范劳动管理法规,确保妇女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和特殊的劳动保护。

(二)适当提高低收入行业工资水平,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当前低收入行业收入水平虽然有逐年缩小的势头,但差距水平仍然较大,要对部分低收入行业查清原因,主要是促使其落实企业最低职工生活费发放标准,如加班费、高温补贴等是否有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地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缓解金字塔收入状态造成的矛盾。

(三)转变就业观念培训就业技能,缓解就业压力。加强宣传教育,改变落后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失业、待业人员到劳动力行业、服务行业就业或者创业。同时,组织各类满足市场需求又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使待业人员能够满足专业技术岗位的就业要求。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和职业中介的作用,为企业和就业者提供实时的双向供需信息,为待业、失业人员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