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日报讯(记者 卓扬)怎样以生为本,提供更多个性化发展路径?如何以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近日,“教育环温行”第二轮第一期新闻采风活动走进鹿城区,聚焦该区小学与幼儿园的校本课程改革新动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鹿城区学前教育已形成“游戏式学习”区域教育品牌,小学优质校本课程百花齐放,已形成一定的特色。 小学 校本课程各具特色 头戴扎巾,身穿剑衣,口戴红扎,手持马鞭,I-show小舞台上一出《盗御马》赢得学生观众的叫好。饰演窦尔敦的曹倬纶,是鹿城区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接触京剧花脸已经有一年多。为了登上I-show小舞台,他学习京剧的热情愈加高涨。 鹿城实小的I-show德育课程源于学生表演的创意项目。副校长李伊凡介绍:“我们发现许多孩子的学艺之路饱含着苦恼与劳累,付出大量时间、财力、精力,但缺少展示机会。刚开始,我们搭小舞台,每周二和周四的中午,由孩子们自主申报,尽情展示才艺。”现在,每学年约有380名孩子展示,约10000人次观看。而I-show也已成为校园常态生活中的一道文化风景线,串起一个个散落在校园里的教育创意点:科学创想show、美术创意show、音乐表演show、体育技能show、数学思维show、阅读朗诵show。还有个人专场秀、I-show大师课、I-show大舞台、晨曦微露等秀场。I-show让不同爱好的孩子都能展现自己,给成长以无限的可能。 2015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二轮课程改革,即新课程改革。鹿城区借力学校发展性评价实施和新优质学校培育等两个抓手,将原有办学特色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开发出了各具特色的拓展性课程,有力推动学校迅速形成办学特色。 广场路小学开发“香樟课程”,城南小学会昌校区因地制宜设计“千年会昌河课程”,除了一批老牌名校因课改而焕发新的生机,更有一批新优质学校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书法艺术传承正经历着严峻挑战,面对这一现实,绣山小学以“墨韵童心”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将写字教学与课程改革、德育实践相结合,建设学校特色文化,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学校以“走廊展书韵,墙裙溢墨香”为主题,打造墨韵六景,同时各学科渗透写字教学,使学生形成“提笔即练字”“作业即作品”的观念。 这些新优质学校因为校本课程改革,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呈现出勃勃生机和鲜明特色,成为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鹿城区于2013年被确立为“浙江省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从晨间“体锻工坊”入手研究,采用教研部门专业引领,行政部门全面推进等方式,形成“游戏式学习”区域教育品牌。 美食街有欢乐小餐厅、甜蜜糖果屋,休闲街有美发屋、顶呱呱照相馆,商贸街有钱多多小银行、火箭俱乐部……在温十幼“梦多多公民小镇”里,19个主题场馆包罗万象。孩子们可以是小镇居民,也可以是小职员,在游戏中成为会自主自律、会交往合作、会沟通协商、会尊重关心、会守规尽责的小公民。园长陈晓为说,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五会小公民”游戏课程里,孩子们用独特的视角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亲近社会,为终身发展奠基。 同一首《土豆谣》,中班可以是简单的唱歌与表演游戏,大班则进阶为打击乐游戏与卡农游戏,系列游戏化的课程让难度呈坡度式缓慢上升。温六幼自1996年开始尝试音乐特色教育实践活动,至今整整21年。近年来,幼儿园聚焦音乐教学的游戏化研究,在艺术教育方面更加注重对幼儿的兴趣培养以及自主的、个性化的表现与表达。园长侯蓓君介绍,幼儿园将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已形成“愉·乐课程”音乐教育品牌。“我们从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自主性的音乐区角活动和多元化的音乐教研活动去探索研究,在环境、生活、节日三个方面开展实践与渗透。” 2018年,浙江省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再次为鹿城区学前教育注入新动能。全区14所集团幼儿园在课程建设和特色化办学方面百花齐放,呈现出“一园一特色”或“一园多特色”的办学格局。 “教育环温行”由温州市教育局主办,通过进学校、进课堂、开讲座,与师生面对面交流,获取一线的鲜活信息,已相继走进12个县(市、区)48所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