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法院在街道设立“诉讼服务终端一体机”


一市民在试用“诉讼服务终端一体机”

为了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2月23日,鹿城法院在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南郊街道设立“诉讼服务终端一体机”,老百姓可就近选择“家门口”的延伸立案点,上传诉讼材料、提交立案申请。经过法院立案审核,短短几十分钟就可以实现原先要花半天才能完成的立案需求。

当天上午,市民周阿婆是第一个实现在“家门口”立案的。周阿婆今年85岁,因借款给前儿媳3万元对方未及时偿还本金、利息而产生纠纷。

家住南郊街道洛河路,到鹿城法院5公里的路程,对于腿脚不方便的周阿婆和家属来说都是件麻烦的事儿。“听说法院在街道里面设了立案机,我就让儿子去咨询了一下。”周阿婆和家属到了家附近的南郊街道办事处,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使用诉讼服务终端一体机。扫描上传身份证、起诉状等材料,在网上填写借条表格,大概花了十分钟时间。

“没过多久法院工作人员就给我打电话说案件已经受理了。”周阿婆说这个“立案机”真的帮了自己大忙。

鹿城法院介绍,今年2月开始,该院推动诉讼服务延伸点全覆盖工作,与辖区街道、乡镇的综治中心、司法所主动对接,综合考虑人口、案量及交通等因素,结合法院机关、三个派出法庭驻在地的位置,在辖区的街镇内设立诉讼服务延伸点,配齐“诉讼服务终端一体机”等立案设备,街镇基层干部专门与法院立案窗口对接、反馈工作,方便群众,切实打通立案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该院实现了延伸立案与诉前调解的无缝衔接。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民政局婚姻家庭调解中心、银行业协会、保险行业协会诉调对接中心等设立诉讼服务延伸点,对司法确认案件、调解不成需要提起诉讼的案件,由驻点调解员引导进行网上立案。为当事人提供专业、快捷、高效的调解与立案服务。(记者 张银燕 通讯员 鹿萱

■相关新闻

鹿城法院收结案数

去年居全市法院第一

2月26日,记者从鹿城法院了解到,该院去年新收各类案件34307件(旧存4381件),办结34347件,同比分别下降1.3%和4.28%,是全市唯一一家同期结案率达到100%的法院,收结案数均居全市法院第1位、全省各地区主城区法院第1位。一线法官人均结案539.62件,比全省均值多168.91件。

去年,该院大力破解执行难题,强化“大立案、大服务、大调解”机制建设,强化司法便民举措,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

在司法便民方面,该院细化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通过集中庭审、远程庭审,简化通知和意见反馈等,提高案件当庭裁判率,切实减少当事人诉累。试点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工作,驻点公证员高效办理司法网拍、诉前调解、执行送达等司法辅助事务876件。积极延伸审判服务职能,深入推进法治宣传进社区、进企业,参与共建“平安校园”,累计创建无讼社区62家。注重司法人文关怀,为经济困难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9.68万元,为20名刑事被害人、申请执行人提供司法救助56.51万元。

此外,该院还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大力推进庭审方式改革,探索语音识别系统运用,推广庭审直播平台使用,全年庭审记录方式改革适用率达到97.82%,网络直播案件庭审406件。建成执行指挥中心、执行查控室,全面配备使用4G执法记录仪,推进执行流程依法公开。积极推广“浙江智慧法院”移动客户端,实现支付宝缴纳诉讼费用。广泛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公开法院工作,研发“微法系统”,以当事人实名认证、律师职业认证为基础,为当事人、代理律师提供案件信息自动推送、预约法官等服务。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我要订阅】【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