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我区限额以上贸易业(批零住餐四大行业)实现累计销售额445.16亿元,增长6.6%,增幅比上月下滑1.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滑0.2个百分点,低于温州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居温州“三区两市”第四,增速比龙湾区高2.6个百分点,温州全市第十。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24亿元,增长8.1%,高于温州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居温州“三区两市”第四,温州全市第八。贸易业增速一直以来处于全市落后水平,企业对市场的信心不够,导致个别企业更偏向保守稳定发展,缺乏创新;同时消费者对市场信心下降,更倾向于储蓄,导致市场消费活力不够,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市场进一步萎靡。因此我区应着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市场活力,增强贸易业发展后劲。 一、运行特点 (一)四大行业当月整体速度放缓 从限额以上四大行业销售额(营业额)来看,累计增速呈现“三升一降”趋势。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额312亿元,同比增长4.9%;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22.64亿元,同比增长11.9%;住宿业实现营业额5.61亿元,同比下降4.4%;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9亿元,同比增长4.8%。从当月情况来看,呈现“一升三降”趋势,零售业单月增长18.0%,批发、住宿、餐饮单月分别下降3.1%、9.1%、9.2%。当月整体增速仅2%,比上月回落9.4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 (二)外贸形势依然严峻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区涉及出口限上贸易企业183家,企业数量占全区限上贸易企业27.2%。1-5月实现销售额94.93亿元,总量占全区限上销售额比重21.3%,同比增长仅0.2%,比全区平均水平低6.4个百分点,且比上个月累计下滑0.2个百分点。1-5月销售额同比下降的企业93家,下降面达50.8%。 (三)石油、烟草拉动作用减弱 1-5月,全区“两桶油”及烟草实现销售额136.22亿元,同比增长11%,拉动全区限上销售额增长3.2个百分点,低于上月0.8个百分点。其中,1-5月,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销售额71.93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上月回升3.2个百分点,该类商品销售额占全区限上销售额总量16.2%,拉动全区限上销售额增长2.7个百分点。烟酒类实现销售额80.68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月下滑4.9个百分点,烟酒类当月实现销售额10.58亿元,同比下降14.3%,呈现明显下滑趋势。 (四)商品零售支撑消费品市场 1-5月,全区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76.24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滑 0.9个百分点。商品零售支撑全局,餐饮收入增速下滑。从消费形态看,批零业商品零售是支撑我区限上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占全区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实现商品零售额67.87亿元,同比增长9.4%;然而,住餐业零售额有所下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37亿元,同比下降1.3%。 (五)汽车类消费有所回升 1-5月,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5.22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上月回升5.8个百分点。汽车类零售额回升主要依托于汽车新增企业。三家汽车新增企业净增1.82亿元,拉动汽车类增长14.2个百分点。剔除新增企业影响,全区限上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3.4亿元,同比4.4%,增速比全区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 二、原因分析 (一)受税改政策影响 全区限上批发业实现当月销售额61.16亿元,同比下降3.1%,增速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经调研发现,从2018年5月1日起,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7%和11%税率的,分别调整为16%、10%。零售企业需要专用增值税发票抵扣税款,因此,已经成交的订单,要求供货商于5月1日前出货开具发票,因此造成5月批发业企业当月销售额大幅下降。 (二)受银行授信影响 全区183家外贸企业,1-5月销售额同比下降的企业93家,占比过半,同比下降幅度30%以上的企业35家,占19.1%。区局走访温州市粮油食品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温州市劝达贸易有限公司、温州市轻工艺进出口有限公司、温州天成控股有限公司、温州昕晨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了解,外贸企业出口金额下降主要有以下原因:一、由于外贸企业大多数固定资产较少,银行授信限制,资金流动性不足;二、受国内外形势、原材料价格等各方面影响,控制风险,有预期的调控出口量;三、业务员流动性频繁,带走部分业务。 (三)受仓储物流影响 鹿城区受地域、交通等限制较多,随着瓯江口起步区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完善,企业出现仓库外迁,制约销售零售发展。5月,个别烟酒类单位仓库外迁至瓯江口新区,限制商品出库量,造成烟酒类当月销售额同比下降14.3%。部分零售企业会经常性开展“仓储直销”,这种形式是工厂以第一手价格直发庞大的货源,不进卖场,省去了人工成本和运输的费用,在销售渠道上减少了中间环节,以低利润形式直接零售给消费者。而仓库外迁,企业成立独立物流公司则使此类零售额流失。 (四)受消费方式影响 商场促销方式不够丰富,主要集中于传统节假日。今年元旦三天假期中有两天属于2017年,因此假期零售收入大部分于去年底入账,导致今年全区市区内大部分商场出现零售额同比下降。银泰、开太、时代、苏宁、一百、国美等6家代表性商场合计实现零售额11.69亿元,同比下降2.7%。限上企业餐费收入形式单一,主要依托于婚宴收入,5月当月,全区109家住餐企业实现餐费收入1.31亿元,同比下降13.8%。据了解,主要成因是相对于去年同期,本月农历婚宴“好日子”较少。可见,新兴特色餐饮企业还无法支撑全区限上餐饮业发展。 (五)高端汽车市场遇冷 统计数据显示,全区22家限上汽车类销售企业,其中13家出现当月零售额数据同比下降情况,其中8家下降幅度超过30%。多数为进口豪车系列,经区局调研发现,5月22日,财政部宣布进口车整车税率从25%降至15%,整体下调10%。此外,进口汽车零部件的税率也将降至6%。进口汽车关税下调的政策出来之后,消费者对于降价有一个普遍预期,往往都是持币待购,中高端车市场出现市场淡季。 三、发展建议 (一)提升营商环境建设,助推企业发展 全区上下要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契机,落实各项政策,着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积极落实惠企、助企相关政策,着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聚合企业发展壮大有利因素,培育贸易业经济发展后劲,助推全区经济健康发展。建议商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分解目标任务,推进贸易行业发展;各镇街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采取有力,切切实实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排查大拆大整中受到影响的企业,努力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电、用房等问题,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经营,并防止企业外迁。 (二)整合商圈资源,重构零售业态 相对于促销形式单一的传统线下零售来说,线上零售是一个擅长整合“造节”的平台,以天猫为例,3.8女王节、亲子节、儿童节、6.18理想生活狂欢季、“双11”等,全年都是一个永不落幕的消费盛宴。根据区局走访实体零售企业了解,鹿城区零售企业大多各自为政,零售商圈促销较为集中的时候也是同步参与线上618、双11等线上大型促销活动。然而,消费者消费需求大量的在线上释放,明显抑制线下实体经济发展。建议商务部门需整合鹿城零售商圈资源,发挥实体经济消费体验、购物优势,重构零售业态和品牌生态,让鹿城零售企业在零售转型战中充当主力,线上线下打通,权益共享,激发线下商圈的消费热情。 (三)鼓励出口,提高授信 鹿城区仍需要鼓励出口,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出口,继续发挥出口对鹿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鼓励企业采取“走出去”战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和技术革新,建议相关部门对高新技术企业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支持,不断增加产品的种类和丰富鹿城区出口产品的层次,以满足更多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建议区金融办加强政企联动,力争使银行授信更加灵活便利,降低了企业获取资金的交易成本。能够帮助企业抵御流动性冲击,降低企业的预防性储蓄,减少资金浪费。 (四)吸引外资,促进就业 在进口方面,应加大关于鹿城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成套设备的进口,通过对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学习和吸收,最终实现本地化制造的目标;将进口和接受对外投资有效地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和项目落地鹿城。借类似“一达通”等贸易服务企业入驻优势,在物流仓储、计算机服务、金融科技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积极开拓进取。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鹿城区形成新的出口优势,有利于鹿城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对促进鹿城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提高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最终扩大消费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