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经普入户登记技巧


经济普查是我国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涉及面广,历时时间长,工作难度大。通过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可以完善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以及部门共建共享、持续维护更新的机制,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完善“三新”统计,推进国民经济核算改革,推动加快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支持。入户登记环节是整个经济普查工作中任务最重、动员人力最多的一项工作。入户登记结果是普查数据的第一手资料,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普查数据质量和普查进度,入户登记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较为准确的普查结果,入户访问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经普入户登记的难点和原因

(一)普查任务繁重,情况非常复杂。鹿城作为中心城区,除了普查对象多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县(市、区)的一些特点:如:市外在鹿城的产业活动单位多,产业单位在其它县市区而归属法人在鹿城的单位多;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在鹿城多,归街道、社区普查登记不予理解,配合程度低;服务业单位多,这类单位搬迁频繁,底册利用率低,隐蔽性强,地毯式登记难以发现;积聚了所有难以预料的情况,都大大增加了普查入户登记难度。

(二)大拆大整,单位难找。首先,受到市场监管等部门单位注册方法制度的影响以及单位注册信息更新滞后等因素制约,单位注册地址与经营地址往往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其次,城市化建设以及旧城改造过程中,大拆大整导致改造区域内的单位搬迁外地,后期单位搬迁过程中没有及时到相关部门变更经营地,导致后期在入户登记阶段找不到单位的现象。再次,部分单位为降低经营成本,将办公地点设在高档生活小区楼宇、住家户中,由于地址不详,导致单位无法找到,入户登记工作无法开展。

(三)心存疑虑,错报瞒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民众对个人隐私、商业信息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社会上商业调查、市场调查频繁增加,使得人们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部分调查对象没有意识到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不知晓调查的目的和意图,认为普查没什么作用,或者说意义不大,担心日后相关职能部门会以普查数据为依据,进行处罚或征收相关费用。因此,随意填报或故意隐瞒,甚至躲避、拒绝普查员。

(四)个别普查员不熟悉业务知识及PAD操作。普查表指标多,专业性和逻辑性较强,对有些普查员来说很难一下子掌握尤其对财务不健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数据评估难。PAD应用在给普查带来“信息化革命”的同时,也对选聘普查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学习财务统计业务,还要能够计算机操作。从划区绘图开始,到普查数据采集、上报全面实行PAD电子化操作,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但也出现了部分普查员年龄偏大,学历低,难以掌握PAD操作和普查报表填报的情况。

二、入户登记技巧探讨

(一)预约时间,充足准备。由于普查采用的是“先清查摸底,再登记”的两次入户工作流程,采用合理的工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普查员减少多次跑路的工作量。入户调查前,普查员要理清普查小区单位分布,制定每日入户家数与路线计划,可以事先电话预约入户时间,让普查对象事先准备好相关资料,避免人不在、数据没有或者一问三不知等现象出现。普查员根据对普查小区的熟悉程度,可以联系社区、村干部来协助入户,增加普查对象对己信任度,避吃“闭门羹”。出发前,佩戴普查员工作证,仔细核对,是否带齐告知书、一封信、单位底册,普查表、PAD充满电源,本普查小区地图是否加载正确等。

(二)PAD定位,准确勿漏。普查员在到达后,先进行PAD定位,如果该建筑物已存在,直接点击该建筑物进入“确定单位”界面。如果不存在,点击“新增建筑”,拍照后进入,避免造成“建筑遗漏”。

(三)注重形象,消除疑虑。普查员代表政府进行普查工作,是联系政府与民众的桥梁,其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政府形象,必须注意仪容仪表,讲究一定的工作方法,掌握必要的礼仪礼节。所以我们的普查员入户时要衣着整洁,举止端庄,按规定佩戴普查员或普查指导员证,使调查对象有被尊重的感觉,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与普查对象接触时,先问候“您好”,最好是本地人或者社区网格人员,讲当地方言,主动出示普查员证简要介绍自己的身份和经济普查的数据用途和重大意义,再发放《致经济普查对象的一封信》到普查对象手中。普查员可以进一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经济普查制度相关内容,向普查对象介绍普查员对在普查中取得的数据信息旅行保密义务。普查机构也将对获得的普查资料进行严格保密,不会作为其他部门对普查对象进行处罚的依据,从而消除普查对象的疑虑,提高经普对象对入户调查的配合程度。

(四)问、观、推、缓,迂回战术。普查员询问普查表各指标要本着先易后难、紧扣指标、循序渐进、旁敲侧击、综合分析、合理判断的原则,随查随录。与调查对象沟通时,可采用打招呼、拉家常开头,宣传经济普查,再转入正题。先“问”基本情况,后问经济状况,先问电费、水费、人数,后问收入、税费,碰到一时难以或不愿回答的数据时,可以先跳过,不逼问。通过眼“观”其规模、设备、经营、状况等,合理推算,从而判断该数据是否真实;或是根据租金、水电费、员工工资、税费等支出情况以及经营规模大小、地理位置等“推”算和评估营业额;若是回答出现员工“一问三不知”可以用“缓”计,先将告知书交予并告知需填写、准备的证件材料,为下次找主要负责人打好铺垫。当完成入户登记时,普查对象核实并在告知书上签字,普查员应礼貌感谢普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有问题到时候还有麻烦您,希望您能再次配合!”

(五)特殊情况,预案应变。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避免不了一些状况的发生,如证件放在别处,现场没有复印件的,可与调查对象商量后,事后以照片格式,用QQ、微信、邮箱等渠道传给普查员。注册与经营地不相同的异地单位以及搬迁、停产、注销等原因无法查找、登记的单位,普查员应实地核实后,及时反馈登记,由上级经普办利用其它渠道开展查找,据实查明企业是否存在或已搬迁。若搬迁至本辖区内的,应及时联系搬迁地调查员,做好新增工作。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资源,在单位基础信息的整理、普查工作的协调和行业数据的把关等各环节中发挥部门作用。根据工商、名录库及清查名单对普查对象进行交叉对比,做好单位补登、删除工作,保证单位不重不漏。

三、提高经普入户登记效率的建议

必须拥有普查对象的配合支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家喻户晓的普查氛围,必须拥有一支专业、稳定、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普查两员队伍,才能保障经普入户调查技巧的娴熟运用,完成经普数据采集的准确高效。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宣传先行,家喻户晓。做好宣传动员,是解决普查入户登记难的前提条件。通过在报刊杂志发布公告、转载文章;在网络开设专栏、播放视频;在电视广播播放公益宣传片、系列短剧,制作专题访谈节目;在银行、商铺、大型购物中心等显示屏播放经济普查宣传视频等,做到报纸有文、电视有影、电台有声、网络有言。按照简朴、亲民、务实的原则,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宣传活动,努力形成全方位、高密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动员格局,掀起宣传经济普查的高潮。宣传内容要突出依法普查和如实申报两个重点。一方面经济普查是国家的政府行为,是普查对象应尽的义务,必须提供真实、完整的统计资料,杜绝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保障普查对象的信息保密性,消除普查对象顾虑。

(二)两员选聘,拓宽渠道。两员是普查入户登记调查的实施者,直接决定PAD数据采集第一手资料质量的优劣。因此在选聘时要对其文化水平、思想素质和身体条件等作严格规定。在目前两员选聘中普遍面临人员年龄偏大、PAD掌握困难、村居兼职干部任务繁重、足额选调不易、报酬偏低、队伍不稳定等状况,建议拓宽选聘渠道。比如责任心强、能遵守保密纪律、有一定经济、财务、统计基础知识,熟悉当地情况的村居干部、会计、报账员;街镇干部,有一定威信的驻村干部;企事业人员、大学生村官、退休教师 、社会志愿者等。一支精干、高素质的两员队伍,有利于保障普查入户登记的顺利进行。

(三)扎实培训,务求实效。业务培训要全面细致,对普查的组织实施,普查各项指标含义和统计标准,普查表的填报和审核,PAD设备的采集操作,职业道德等都必须全面讲解。培训通过集中授课、实地演练、分组讨论、总结反馈等方式,注重经验传达、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培训效果,确保每个普查员都能熟练掌握操作流程,熟练掌握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此外,还要培训普查员采用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和访问技巧,以取得调查对象的信任与支持。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