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鹿城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快改革步伐,推动政策落实,2018年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但我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期,生产、投资、消费等领域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值得引起关注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18年,全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24.3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在全市平均下降0.6个百分点的大趋势下逆势提升1.2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全市最高。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54.29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768.25亿元,增长6.1%。

供需两端运行平稳

1.工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24亿元,同比增长7.4%较上年提升8.1个百分点大支柱产业(鞋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实现增加24.89亿元和12.13亿元,增长7.6%18.4%。行业增长面保持稳定。在规上工业 26个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 76.9%。大产业服装鞋业泵阀汽摩配电气增加值增长11.5%,高于全区规上平均增速其中服装鞋业泵阀电气四个行业实现增长。低端落后产能陆续退出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低于全规上工业增速7.5个百分点,占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领军型工业企业引领鹿城工业发展,增加值占全区总量超20%,同比增长12.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6个百分点。

2.商贸业发展平稳。全年区实现批零住餐销售总额2557.33亿元,增长9.8%,较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104.2亿元,增长6.7%,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24.26亿元,下降1.8%限额以上化工材料及制品类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23.2%、17.4%13.9%和9.3%其中化工类和汽车类增速比去年分别提升34.22.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2.68亿元,增长9.3%,较上年下滑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93.09亿元,增长9.0%。部分与消费升级相关商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通信器材类商品、家用电器等商品同比分别增长32.7%、18.1%和0.9%,分别比上年加快29.7、13.5和13.9个百分点。

3.服务业增长较快。1-11月,我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4.82亿元,增长19.8%。其中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30.56亿元,增长15.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2%14.8%、13.2%;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1%。

4.有效投资结构优化。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0%,较上年增长7.1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市3.1个百分点。从“4+2”投资结构指标看,我区民间投资、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等四个结构性投资指标同比分别增长-0.6%、19.2%、38.1%和27.7%,除民间投资增速低于全市外,其余三项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7、7.8和13.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下降19.0%,服务业投资(不含房地产)增长17.5%。

5.进出口增势稳定。全年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49.22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实现出口总额236.07亿元,同比增长8.3%,两项指标分别较上年增长1.8和1.6个百分点。其中欧洲、北美洲、亚洲等主要出口地区分别增长4.6%、16.4%和9.4%。美国俄罗斯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均实现两位数增长。20类主要出口商品中13类实现正增长,其中鞋类、服装及衣着附件、眼镜及其零件分别增长2.8%、22.2%和18.2%。通断及保护电路装置阀门等机械设备增长20.2%和16.6%。

动能持续转换

1.新动助推产业发展。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我区业发展新动加快成长,有效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全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7.7%,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1.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87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占比较大的节能环保产业(比重45.4%)、新能源产业(比重22.5%)、生物产业(比重15.0%)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比重13.7%)增加值增长高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9%、6.7%、7.9%和22.0%。

2.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壮大。网络购物保持畅旺,全年实现零售额312.35亿元,增长22.6%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3.3个百分点网购活跃带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快递业务量10145.5万件,增长29.6%,实现快递业务收入10.06亿元,增长22.2%,总量居全市第二。

3.新产品快速成长。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78.70亿元,同比增长37.7%,高于全市9.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38.3%,比全市高出6.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技术(研究)开发费5.97亿元,增长36.7%,高于全市3.6个百分点。

发展质效稳步改善

1.财政收支质量较好。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53.0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46亿元,分别增长10.4%和7.1%,较上年提高1.4和0.1个百分点。财政支出继续加快,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39亿元,增长15.7%。与民生相关的公共安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城乡社区6项支出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平稳增长。2018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07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54元,增长8.9%,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

3.企业盈利能力提升。12,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7%;利润总额增长2.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保持速增长,分别增长84.2%和12.9%。

4.金融提速。12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987.61亿元和3310.36亿元,分别增长7.0%17.1%,较上年分别提高3.6和10.3个百分点。全区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7.58亿元,比年初减少9.45亿元,不良贷款率1.43%,比年初下降0.4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持续双降,金融风险化解取得明显效。

5.物价涨势温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八大类(食品烟酒类、衣着、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医疗保健品、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构成类别价格”。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增势平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3.5%,市场供需较为平衡。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基础仍不够扎实。一是从横向指标比较看,虽然2018年我区大部分经济指标总量位于全市前列,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和农村可支配收入、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限上批零住餐销售额、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房地产销售面积、进出口额、财政收入等14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于全市后3,有些指标甚至居于末位。二是从纵向指标比较看,规上工业销售产值、限上住餐业营业额、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项指标位次后移。三是从先期指标看,全区工业用电量从4月份开始一直处于负增长,全年下降2.3%,工业产能利用率不足。新增投资项目不多,全年新增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52个,数量仅占全市8.5%,远低于乐清、平阳、苍南、瑞安等县(市、区)。商品房销售面积56.71万平米,下降28.1%,降幅较上年扩大20.0个百分点。

(二)工业增长动能不足。一是规上企业块头较小,产业集群效益弱。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中全年总产值1亿元以上的仅48家,占比不足20%,产值10亿以上的企业仅1家,5亿~10亿的6家,超半数(140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在5千万以下。全区规上五大产业企业中,鞋业128家,总产值96.45亿元,电气17家,总产值14.73亿元服装11家,总产值5.42亿元,仅鞋业产业规模接近100亿元,产业集群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行业拉动单一。规上工业增长主要是受业和装备制造业拉动,分别拉动全工业增长3.4和4.1个百分点,贡献率41.5%50.0%拉动我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新产业发展相对偏慢。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4.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0.2%,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5和1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29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6%,GDP比重1.88%,两项占比指标全市排名均靠后。是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全年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9万元/人年,为全市最低,比全市平均低4.81万元/人年;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11.8%,增幅仅高于全市平均0.1个百分点。

(三)消费转型升级缓慢2018年,全消费品市场在“供给侧”改革环境下,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结构,但仍然存在对部分传统消费品依赖过重的情况。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石油类、汽车类、服饰类,三类商品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七成,比重年同期增加8个百分点,其消费情况直接影响全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而过分依赖三类商品的发展,不利于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健康增长,也不能客观反映全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情况。此外,其他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高价位的楼市、火红的网络零售、居高不下的教育医疗支出分流着居民购买力。房租上升、应付职工薪酬增加让企运营成本剧增。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服务的高要求,商企用在培训、营销方面的费用一路飙升,盈利空间被压缩,扩规增效面临压力。12月末,限上批零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1.8%,限上住餐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45.5%。

、几点建议

(一)加强监测服务,确保全区经济稳步增长。各行业主管部门应未雨绸缪,加强对本行业市场的监测与分析,密切跟踪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生产运营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加强联系做好服务工作,协调解决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统计部门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预警,及时反映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问题。

)优化规、限上企业结构,提供经济增长动力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和“三新统计”工作为契机,继续把培育新增单位作为关键抓手。一方面多部门联合筛选优质规模企业入库,促进“下转上”、“个转优化规、限上企业结构;另一方面加大对规模大、成长潜力好企业的监控与培育,特别是对高新技术型企业和电子商务、商业综合体5050、南塘新天地均为2018年新开业综合体等新型商业消费模式企业做好摸底清查和扶植培育,为2019年申报入统工作打好基础。

(三)充分挖掘消费潜力,优化消费市场结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模式也趋于多样化,旅游消费、养老消费、休闲消费、健康消费等逐渐成为消费亮点,应优化供给结构,挖掘消费增长新潜力,注重内涵式发展,树立消费新品牌,提升区域品牌消费核心竞争力,打造有地方代表性的特产名片,满足消费者追“新”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其次,要重点关注商贸业大型企业,发现新的增长点,挖掘新的亮点,增加限上企业的比重,提高社会消费品额的份额。同时对辖区内电商企业摸底,扶持现有企业拓展新型消费模式。企业应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强化线上线下融合,充分利用网站、手机APP、微信等全新营销平台,引领消费新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消费外流。通过引导企业搭建平台开展网络销售,增强线上销售对消费品市场的提升和带动作用。

(四)做好经济普查夯实产业基础。次全国经普普查已2019年1月1日正式入户登记,四经普对近年来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全面体检”,将全面普查二、三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情况,为今后五年各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核定基数。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区统一部署安排,齐心协力推进各项工作,要抓住经普契机,查准产业结构,确保各经济指标不报、不漏报,真实反映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