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1-2月贸易业发展情况简析——好于预期,但与全市差距巨大


鹿城区作为温州市的中心城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简称:限上贸易业)发展曾经优势明显。然而“十三五”以来,我区限上贸易销售额增速一直在全市靠后,三区两市末位,且增速水平与瓯海、龙湾相比差距较大。总量差距逐步减小,甚至一度被龙湾超越。面对新城区的挤压和竞争,产业转移引起的产业空心化,经济发展能力退化,全区限上贸易发展相当缓慢,关停搬迁企业进一步增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如此现状,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立足新时代再创新辉煌。

一、当前运行情况

(一)总量仍居首位,增速与全市平均差距很大

2019年1-2月,全区限上贸易业在库单位688家,企业数占全市(3174家)比重21.7%。实现销售额195.62亿元,同比增长9.7%,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总量排名第一,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3.3个百分点,在全市排名第十,仅高于洞头区。其中批发业企业实现140.06亿元,增长11.9%;零售业企业实现50.45亿元,增长4.6%;住宿业企业实现2.49亿元,下降5.1%;餐饮业企业实现2.62亿元,增长14.6%。前述限上贸易四大行业增速与全市比较情况详见表1,在全市排名情况详见表2。


 

(二)街镇发展不均,两极分化明显

街镇发展不均,全区14个街道(镇),除七都街道外其余都有限上贸易业,其中丰门街道增长最快,实现销售额2.48亿元,同比增长38.1%。滨江街道下降较快,实现销售额6.56亿元,同比下降17.3%。两街道增速差距55.4个百分点。丰门街道、藤桥镇、大南街道、松台街道、山福镇、五马街道、仰义街道、南汇街道八个街道销售额增长速度超过全区平均水平(9.7%)。其中丰门街道、藤桥镇两街道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3%)。详情见表3:

 

(三)化工类表现良好,服装类仍然低迷

从全区限上十大类商品销售情况来看: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实现销售额10.55亿元,同比增长74.2%,带动全区销售额增长2.5个百分点。但是,在全市向好的金属材料类,我区受益不大,全区限上金属材料类实现销售额9.17亿元,同比增长1.9%,比全区平均水平低7.8个百分点,比全市金属材料类(29.6%)低27.7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销售仍然未见起色,实现销售额23.36亿元,同比下降3.2%。其他类商品增速87.5%主要来自于“一达通”企业影响。详情见表4: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流失较多

当前我区在库贸易业单位688家,其中14家企业为关停企业,伴随黄龙商贸城关闭,多数市场内企业外迁,家电市场将于19年6月继续关停,受客流量影响,市场内企业数据下滑明显,并且可能会出现陆续注销情况。2018年我区迁入企业4家,18年全年实现销售额5.87亿元,迁出企业24家,18年全年销售额21.91亿元,净流出销售额16.04亿元。由于总部经济政策五年到期,个别企业享受政策红利之后又转移开票地,比如蜻蜓营销温州有限公司实际量没有减少,但是开票都回到永嘉总部,此类情况造成我区销售额增长困难。

(二)国企缺乏活力

2019年,全区限上贸易业国有企业36家,实现销售额93.3亿元,占全区限上销售额比重47.7%,同比增长6.0%,比全区平均增速低3.7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在全区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国企的不足之处还是不容忽视的。大多国有企业因政府长期大力扶持,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与创新精神。国企在我区实现的销售额占近五成,导致我区贸易经济受国家宏观调控、价格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增加。全区在占比较大的生活必需品销售市场不断萎缩,新的增长点、贸易支撑产业尚未发挥作用,导致我区市场活力不足。

(三)引进大企业少

前文全市10亿元以上新增企业没有一家落户鹿城,以至于在温州销售额整体增长23%的大环境下,而我区收益甚微。新增企业中,今年1-2月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企业仅1家,我区当前97家新增企业(不包含个体)实现销售额8.88亿元,同比增长311.1%,净增量6.72亿元,拉动我区销售额增长3.8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远不及周边县市区,宏观收益甚微。

三、近期工作建议

(一)加快探索“1039”免征不退企业入统新方式

温州(鹿城)轻工产业交易中心获批全国贸易采购试点,享受免征不退、归类通关、结算创新等国家级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但是,从当前数据来看,原在库企业中1039政策红利效应不明显,鹿城外贸企业183家,实现销售额37.43亿元,同比增长10.6%,但是剔除特殊企业“一达通”影响后,实现销售额30.74亿元,同比下降2.6%。因此,加快探索免征不退外贸企业入统工作迫在眉睫。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度规定新增企业需要提供增值税申报表、财务报表等系列材料,由于“1039”免征不退企业缺乏税务资料支撑,且多数财务报表也不符合纳入限上企业标准,因此要加强上下联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破难攻坚,探索免征不退企业入统新方式。

(二)减少增值税税率变动对销售额造成的影响

统计制度上规定贸易业企业上报销售额是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国务院宣布4月1日深化增值税改革,减征增值税,批零业大部分企业税率由原来的16%下降为13%。单从税率来看,同样销售量,销售额约下降3个百分点,根据去年17%下降到16%时经验来看,部分零售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将近一两个月出货的销售额放在税改之后开票,而填报销售额的时候往往根据开票数据申报,因此对开门红数据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街镇针对此类情况做好指导,已经出库商品做好应统尽统,

(三)精准发力,紧抓零售业应统尽统

零售业企业存在不开票销售的情况较为普遍,零售业销售额也是1-2月全市的落后指标,因此,要对零售企业精准发力,引导企业应统尽统。首先,零售类企业应当根据真实发生的交易额即流水金额或者pos机的后台数据进行上报,不能只根据税务的开票金额进行数据上报。其次要对汽车、家电等销售企业做好宣传,指导他们上报数据时不能漏统维修服务中的配件出售这块金额。三是紧盯大企业数据上报情况,加大审核力度,核实企业线上线下实际出货商品是否已经完全纳入统计。

(四)全力以赴做好“下转上”企业新增工作

月度新增单位对提高限上贸易销售额增速作用极大,从历年情况来看,没有新增单位就不大可能有高增速,因此,全力以赴做好“下转上”企业新增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建议由区商务和税务等部门把掌握的达到限上贸易标准(批发业2000万元,零售业500万元,住宿和餐饮业200万元)的新注册企业,及时反馈区统计局。区统计局根据部门提供的拟入库企业名单予以梳理,联合各街镇共同对企业加强业务指导,并督促企业做好“下转上”材料申报工作。

(五)加大宣传力度确保优惠政策发挥实效

鹿城作为温州的中心城区,发展贸易业的区域优势明显,“1039”贸易采购试点可以享受国家级优惠政策,部分企业可以享用市里的优惠经济政策,特殊企业可以申请“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等。优惠政策是一项对企业吸引力很强的工作,要把区里的优惠政策送到“商人”的心坎上,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即需要广泛的宣传,更需要精准的宣传。宣传到位、服务业到位,我区的优惠政策定能发挥实效。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