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1-5月,下同),作为鹿城规上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114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0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7.8%,增幅比一季度提高6.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7.2个百分点。对鹿城GDP增速贡献度进一步增强,同口径测算,提高了近2.1个百分点。 一、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概念及规上标准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包括4大门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规上标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社保参保50人及以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社保参保50人及以上。 在GDP核算中,季度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的基础数据采用前一个月的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比如用1-5月增速代替上半年增速。 二、行业总体情况 (一)总量继续扩大,增速全市排位创新高。上半年,全区纳入规上服务业统计的企业为114家,数量占全市的34.1%;实现营业收入17.03亿元,与一季度相比,占全市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由33.0%提高到40.2%,提高了7.2个百分点,总量及企业家数遥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位。上半年,全市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9.1个百分点,而鹿城提高了17.2个百分点,且增速比全市高出9.6个百分点。 (二)总量集聚重点街道,区域差距仍然比较大。 上半年,营业收入累计数排名前三的大南、五马、南汇等3个街道分别占全区总量的25.6%、20.7%和18.5%;增速除蒲鞋市街道小幅下滑外,其余9个街道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正增长,广化、丰门、大南、双屿、松台等5个街道增速较快。其中,为全区贡献最大的大南、南汇、南郊等3个街道增量分别占全区增量的50.2%、14.4%和13.6%,分别拉动全区增速13.9、4.0和3.8个百分点。(详见下表) (三)门类三升一降,文体娱乐业有所回升。与上年同期相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贸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四个门类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三升一降,分别实现70.6%、20.1%、15.9%和-16.5%的增速。与上个月增速相比,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四个门类营业收入增幅都实现了累计环比回升态势,增幅分别较上月提高14.2、4、0.9和7.2个百分点,分别拉动全区增速17.0、12.3、0.5和-1.9个百分点。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停业注销业务迁移情况增多。在年初,我区按照统计制度规定申请7家企业退库后,今年上半年又有4家企业陆续向区局反映即将注销或业务迁移的情况,这些单位下拉全区上半年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2个百分点左右,分别下拉南汇、滨江两个街道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4.9和2.4个百分点。 (二)“下转上”少且增长乏力。2月特殊新增时,全区“下转上”4家企业,这4家企业分别拉动全区一季度(1-2月)及上半年(1-5月)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6和0.9个百分点,势头愈显疲软。1-5月,4家单位中增量在500万以上的仅1家,增量在100-400万的1家,增量100万以下的1家,负增长1家。3月至今,虽然所有街镇竭力排摸却再无下转上单位,营利性服务业后继力量严重不足。 (三)市属国企仍拖后腿。上半年在库的16家市属国有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8亿元,占鹿城营业收入总量的17.5%,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1%,下拉鹿城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7个百分点。其余的98家区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04亿元,同比增长38.9%,增速超上半年全区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1.1个百分点,拉动上半年全区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29.5个百分点。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抓好“下转上”。新增规上服务业仍是拉动营利性服务业增速的主要动力,虽然上半年新增企业贡献率只有3.2%,但这是由于鹿城体量大,年内新增数量少、规模小造成的。在接下来的月份,现有统计对象(包括去年“下转上”的新增)的同期数负担逐步加重,鹿城亟须新增企业来支撑年度工作目标。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动员规模较大的人力资源劳务派遣和律师行业的分支机构转法人;二是根据现在社会对低幼培训的重视,整合、引进零散的教育培训机构的总部或区域总部,成立一站式咨询培训公司,借鉴一些教育成功的典型例子,根据对象不同的天赋提供个性“定制”的教育成才服务。 (二)抓好提前介入。一是掌握企业当前架构情况,确保企业所有分支营业收入全数入统;二是掌握企业下步经营动向,如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或经营地发生变化的,及时做好调整专业或迁移数据处理地准备;三是收集停业关闭注销信息,年底及时上报退库,尽力杜绝因以上原因造成的数据大起大落。 (三)抓好产业谋划。一先规划后发展。在土地出让前即做好使用功能初步设定,在楼宇设计之初即提前规划空间布局和业态分布;其次科学划定城区主要楼宇的功能版块,按照街镇发展规划设定城区的金融投资、文化创意、生产生活功能区;二以培育促发展。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紧抓经济培育,招引富有活力、极具潜力的交通运输、软件信息、科学研究等门类企业,带动全区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长足进步。三富特色提质量。加强与上级部门和科研单位的联系,打造一批科技研发、中介服务型经济楼宇,并通过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推进低效楼宇的“优胜劣汰”,实现城区内楼宇经济向高端特色业态聚集,引领鹿城整体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