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法院全体员额法官开展宪法宣誓活动 温州都市报讯(通讯员 鹿萱)护航“两个健康”先行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创新“个人破产”试点,为“诚信而不幸”者创新生;制定司法保障举措,助推鹿城全域“精建精美”;执行到位金额全市第一,拍卖成交数全省首位…… 日前,鹿城区人民法院通报了2019年审判工作的“年终总结”。该法院表示,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护航“两个健康”先行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据通报,2019年鹿城法院收各类案件31642件,办结31479件,收结案数同比均下降2.9%,居全省主城区法院第一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466.7件,比较全省人均值多出131.2件。 去年,鹿城法院制定施行《关于护航“两个健康”先行区司法保障意见》,完善与区工商联、区“三会”联动对接机制,精准精细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以实际行动保障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另外,鹿城法院创新设立全国首个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巡回法庭,全力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注重涉企纠纷协调化解,运用活查封、活扣押等司法措施,去年促成涉企纠纷调解、撤诉1012件,化解标的总额9.3亿元;办理应急转贷10件,促成转贷金额1.8亿元,帮助企业成功渡过难关。 创新“个人破产”,为“诚信而不幸”者创新生 去年,鹿城法院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破产案件审理方式创新,重视预重整、破产和解制度运用,成功推动山农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预重整,全力挽救具有再生价值的企业重返市场。 据统计,去年,鹿城法院收破产案件65件,审结35件;促成3家企业破产和解,成功盘活资产4303.4万元,有效促成32家“僵尸企业”市场出清。 同时,鹿城法院强化诚信主体保护,去年制定实施《破产清算程序中诚信企业的识别和处置规定》,创新推进“个人破产”试点工作,成功立案启动3例,努力为“诚信而不幸”的债务人重获新生创造机会。 审结“书画宝”后续案件,挽回群众经济损失 去年,鹿城法院着力保障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强金融审判,助力金融生态修复,收金融类案件2069件,标的额33.7亿元,审结1999件;收民间借贷案件2393件、标的额29.8亿元。 围绕环境污染防治,积极推进环保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审结全市环保行政案件29件,其中调撤结案16件,化解率达55.2%。 依法打击金融领域犯罪,审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信用卡诈骗等案件32件52人。审结“书画宝”后续同案犯案件,协同扣划赃款四千余万元,占清退资金一半以上,有力挽回受害群众经济损失。 制定司法保障举措,助推全域“精建精美” 去年,鹿城法院通过审判工作,助推鹿城全域“精建精美”。聚焦城市品质升级,妥善处理土地征收、拆迁补偿等与重点项目紧密相关的案件纠纷,有效助推城中村改造“清零”。据统计,去年受理涉“城市更新”的行政案件436件,达成调解或撤诉344件,调撤率达76.3%。 鹿城法院制定《加快品质新城建设十项司法保障举措》,妥善处理土地征收、拆迁补偿等与重点项目紧密相关的案件纠纷。其中,促成万国公司等相关案件纠纷妥善化解,涉及金额80亿元,破解该公司七都楼盘项目开盘难题,护航重点区块开发。 推进扫黑除恶,从严从快审结涉黑案件 关于刑事犯罪,去年鹿城法院收案数1503件,审结1489件2284人。其中,审结“两抢一盗”、故意伤害、涉黄赌毒等犯罪案件942件1266人;危害食药品安全犯罪案件26件29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2件125人。 同时,该法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严从快审结全市首批“套路贷”等涉黑恶案件32件144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46人。审结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13件15人。严把事实、证据关,因案件事实存疑、证据不足等问题,裁定准予公诉机关撤回起诉3件,判决改变定性6件。 “行政争议调解中心”运行,行政争议诉前调解 在调节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方面,鹿城法院去年收民商事案件13152件,标的额117.2亿元。 去年,鹿城法院持续深化府院良性互动,建立行政争议预防化解和研判分析制度,挂牌设立综合行政执法与司法协调联动办公室。完善政府法律顾问考评机制,发布年度行政审判白皮书,提示法律风险,提供司法建议,助推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实体运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特邀调解员的专业优势,对667起行政争议开展诉前调解,行政诉讼案件调撤率达68.5%。 执行到位全市第一,拍卖成交全省首位 在执行方面,鹿城法院去年收各类执行案件15723件,执结15729件,执行到位资金56.2亿元,居全市法院第一位。 为了构建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鹿城法院出台《进一步强化强制执行措施若干意见》,让强制落地、让惩戒生威、让自动履行成为常态。同时,推进拒执罪打击专项行动。据统计,该法院去年向警方移送拒执案件52件56人,追究刑事责任27件30人。扎实推进拒执罪打击专项行动,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案件52件56人,追究刑事责任27件30人,移送件数、人数均居全市法院第一位。 另外,鹿城法院深挖分段集约执行潜力,开展财产集中处置“清零行动”,搭建执行查控专线,网拍各类财产942件34.1亿元,成交件数居全省法院首位。 基层纠纷化解经验,全市推广全省展示 去年,鹿城法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法院调解工作置于党委政府治理格局中,诉源治理成效初显,有效扭转收案数连年上升态势,连续三年实现收案数同比下降。 同时,该法院落实“三服务”活动要求,通过ODR平台(浙江在线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在线调解案件15625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8.2%;诉前调解分流案件7315件,诉前纠纷化解率为24.2%。法院基层纠纷化解经验在全市法院推广、在全省“一庭一品”活动启动仪式上播放展示。 推进家事审判改革,调解成功率达97.2% 在巩固和深化家事审判改革上,鹿城法院家事联合调解室化解纠纷239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7.2%。据悉,该法院生动展现“互联网+”时代法院高效处理家事纠纷的微视频《一抹阳光》,荣获全国法院第六届微电影微视频比赛十佳提名奖。 另外,该法院完善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机制,去年驻点公证人员共完成执行辅助、送达、调解等事项22010件,相关经验做法被司法部采纳并在7个省(市)部署推广。 强化司法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 在强化司法信息公开方面,去年,鹿城法院进行网络直播庭审的案件达6679件,网上浏览量323万余人次,这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另外,在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制上,去年该法院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10次,连续第六年被评为“全国法院司法新闻宣传先进单位”。 建设阳光智慧法院,全面应用“移动微法院” 在进行相关审判改革的同时,去年鹿城法院还全面深化“阳光智慧法院”建设。据介绍,该法院完善了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经数据统计,公开案件节点信息14141件,裁判文书15049份。 去年,鹿城法院全面推广应用“移动微法院”,累计流转案件达10560件次,惠及30125名当事人、1478名律师。另外,推动建立电子送达为主,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为辅的送达模式,智能送达应用率为53.4%。“移动微法院”立案达9942件,居全市法院首位。 视监督为支持和动力,拓宽司法民主渠道 除了惩戒犯罪,自身也要接受监督。去年,鹿城法院接受法官履职评议监督,健全落实人大代表分级联络制度,参与专题协商,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8件、政协委员提案9件。另外,他们定期编发《代表委员专刊》、手机报,组织“代表委员开放日”活动,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265人次。 同时,该法院自觉接受纪检监察机关法纪监督,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落实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办理检察建议75件。 去年,鹿城法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新增陪审员384人,一审普通程序案件陪审率达99.2%,进一步拓宽司法民主渠道。 2020年,鹿城法院表示,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围绕“品质新城”建设:抓严抓实疫情防控,妥善化解因疫情引发的商务合同、债务纠纷、劳动争议等案件,为企业快复工全复产赋能增效。紧盯实体经济发展动向,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破产审判,促进企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行政纠纷调解中心建设,推动涉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行政争议实质化解。 2、聚焦“三项承诺”目标:推进打击虚假诉讼、拒执行为、扰乱诉讼秩序专项行动和民间借贷协同治理,优化国家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生态。巩固提升破解执行难工作成效,深入推进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强化立、审、执、破有机衔接,大力提高案件自动履行率,构建“自动履行为主、强制执行为辅”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 3、关注“群众需求”所在:把握扫黑、打伞、强基三大关键,从严从快惩处黑恶势力犯罪。以“两个一站式”建设为抓手,推进网上立案、邮寄立案、跨域立案,不断深化诉讼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提升“诉源治理”成效,融合“无讼社区”创建和“信访超市”平台打造工作,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4、深化“基础配套”改革:深化人员分类管理,积极构建新型审判权运行机制,制定覆盖刑事、民事、行政、审判监督、执行等领域的规范化流程。强化创新驱动,深化“移动微法院”“执行在线”平台应用,推动智慧法院建设向全面智能化转型。探索推进“互联网金融”法庭建设,积极打造互联网金融纠纷立审执一体化新模式。 5、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把握政治建设统领作用,加强干警初心使命教育,不断提升队伍思想品格和核心战斗力。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深化“四种形态”运用,开展司法规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动暨执行不力问题专项治理,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