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1024/2021-3120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应急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21-01-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20年度鹿城区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鹿城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西部山区山高坡陡,源短流急,一旦暴雨来袭极易造成山洪暴发及地质灾害。老城区地势较低,平原地区河网密布,往往容易在风雨潮相碰头情况下造成内涝。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导致各类自然灾害高发频发,尤其是台风暴雨及其次生灾害更是鹿城区的心腹大患。在省市应急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现将鹿城区今年的防震减灾工作做简要的汇报。

一、扎实做好2020年减灾救灾各项工作

(一)开展防台抢险救灾工作。今年“黑格比”台风于8月4日凌晨在乐清沿海登陆,全区受灾群众5.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14亿元。面对台风威胁,我区广大干部紧盯重点,严格落实防御措施。一是迅速做好人员转移。全区共转移安置群众37970人,开放避灾安置点137个,集中安置人口16971人。启用避灾点仓库为安置人员提供生活用具8千余套,折合金额约95万元;购买方便食品快餐,折合金额约30万元,确保群众有处住、有粮吃、有水喝。二是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全区排查各类隐患926处、整改881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40个,地质灾害点18个开展24小时动态监测;检查城镇C级危房1853处,巡查建筑工地182个,加固工棚5810间、塔吊等大型机械170台,江心屿景区提前实施关停。三是全力做好物资与队伍准备。在2个区级和14个街镇物资集中储备点,准备编织袋1400只、麻袋21700只、救生衣301件、应急生活保障包11077个,全部开放137处避灾场所,在人员入住前,严格按照预案做好防疫消杀工作。同时38支应急救援队伍随时待命,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处置,全力确保打赢防汛防台防灾的主动仗。四是及时发放救灾资金。省财政厅、应急管理厅下达鹿城区2020年救灾资金457万元,今年街镇共投入救灾资金305.63万元,包括购买防汛物资类267.06万元、食品类支出30.14万元和应急投入8.43万元;补助困难群众倒房资金2.4万元,合计308.03万元,目前资金均已发放到位。

(二)大力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温州市政府在今年民生实事项目中明确任务鹿城区新增避灾安置场所2个,扩容安置310人,规范化提升3个。自3月份以来,鹿城区自我加压增加任务数量,投入资金79.8万元,并将其列入对街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鹿城区通过统一安全鉴定、统一招标制作、统一制度管理、统一配置标准,在各街镇共同努力下,共新增避灾安置场所3个,扩容安置550人,规范化提升12个,建成安全、实用、规范、完善的15个避灾安置场所,设有男女休息室、特殊人员休息室、管理人员办公室、救灾物资储备室、卫生间、淋浴房、厨房、食堂等基础设施,并且有照明、温控、环卫、消防、通讯设施保障,还配备有折叠床、毛毯棉被、手电、应急生活包、防潮垫等防灾救灾物资。各避灾安置场所还与周边快餐小吃店、超市商店签订送餐、食品代储协议,做到全方位人性化安置,确保安置人员有住处、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

(三)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培训、演练。组织制定2020年宣传演练培训方案,将6月定为演练月,要求各街镇借开展各类防汛宣传演练活动,7月9日举行区级防汛救灾应急演练,主会场设置在区指挥室模拟演练,分会场设置在山福镇第二避灾场所,演习科目包括应急响应程序,风险管控、突发事件远程指挥,避灾点启用,人员转移安置等科目。为提升基层人员业务能力,今年应急管理科共举办了《减灾救灾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培训》、《自然灾害人员转移基础信息排查和“浙江安全码”应用工作培训会》、《市级自然灾害平台培训》等多次培训。为提升广大市民的防灾减灾能力,在白鹿洲公园 10.13举行“国际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区应急管理局、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等10余个单位参加,通过现场有奖问答、模拟体验、分发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向市民普及救灾知识与能力。

(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防灾救灾既是一项应急工作,也是一项常态工作。健全基层应急救灾体系,重点对街镇指挥体系、防御体系、工作体系等进行再检视,既要健全完善人员转移、避灾安置、应急响应、抢险救灾等预案体系,也要加强统计工作、信息上报等基础性工作,为科学预测预报预警打好基础。机构改革后原民政的救灾职能已划转到区应急管理局,我局成立了应急管理科具体承接任务,原民政局仅转隶一名编制,实际科室5人,大部分是有原防汛办转隶。各街镇也对科室进行了响应的调整,目前每个街镇都落实了至少1名灾害信息员,共17名灾害信息员,各村居落实了至少1名灾害信息员,共183名灾害信息员,由各街镇进行管理,区应急局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开展所属乡镇和村级灾害信息员培训工作,确保灾情报送及时、准确。但是基层以上人员都是兼职担任,且变动较大,人员数量和能力均有不足之处,特别是现在平台越来越多对业务能力要求远高于以前。对于各街镇来说,各条线任务繁多,救灾工作时段性强,减灾救灾工作、灾情信息的统计等工作只是他们众多任务中细微的一项。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开展第一次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是自然灾害防治中的基础性工程,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实施,明年将全面铺开,我区目前已经成立鹿城区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区长担任组长,17个成员单位组成,区财政已经落实2021年普查经费350万元。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等诸多内容。由于该项工作是全新内容,鹿城区需要充分借鉴苍南县等试点成果,继续探索实践,争取在风险评估方面进一步突破创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主动配合,根据试点进展情况,对我区调查内容与指标体系设计、实施方案完善、风险要素数据填报等提出具体措施,按时做好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二)继续做好避灾点建设工作。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被市区两级政府都列为民生实事之一,我局高度重视,我局要继续做好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明确各街镇建设任务目标及时间节点,目前我区共有避灾安置点136处,可实现安置17740人,2021年区财政已经安排资金90万元用于避灾点建设,鹿城区需要合理布局避灾点,撤销一些没有投入使用的,新建一些场所满足就近安置的需求。

(三)推动防灾减灾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培养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推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进教材、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推进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方案,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公众参与,在形式上突出特色化、精细化,在内容上体现针对性、有效性,要认真开展生命通道专项宣传教育和整治活动,提高全社会对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重要性的认识。

三、人员转移案例

案例一:滨江街道紧急转移受困群众。“黑格比”台风来袭,造成我区多处地区内涝严重。8月4日上午,滨江街道接到求助电话,有5名居民被困在房屋中。因雨势过大,房屋周边积水严重,水深至少有1.2米,无法外出;屋内又受台风影响停水停电,缺少食品物资,急需救援。在这样万分危急的时刻,滨江街道防汛指挥室立即响应,组建党员防台救援精干队伍,携带一艘皮伐艇,赶往现场开展救援。到达现场后,救援小组迅速组装好皮伐艇,同时向网格员了解受困人员方位,确定受困人员位置。随后救援小组制定救援方案路线,奔向被困人员所在的房屋,结合爬梯分两趟将5名受困人员全部救出,无一人伤亡。受困居民被解救后,纷纷拉住抢险队员的手,说道:“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案例二:防台防汛没有特例,双屿新泽危房居民强制转移案例。防台期间,为确保双屿辖区危房居民实现全部转移,8月3日晚,针对新泽社区部分老人不听劝导,未及时转移至安全区域的情况,双屿街道组织街道、社区、黄龙派出所精干力量,联动民兵、保安等组建新泽防台转移突击队,对新泽危房居民开展重点转移。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白洪楞,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道静带头冲锋在一线,下达命令现场指挥。突击队分组包干,同时行动,不间断、全方位冒雨巡查,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动员,通过居民的亲朋好友,设身处地向居民讲明台风危害,身体力行的帮群众转移搬家,他们将群众背在身上,将物品扛在肩上,与台风竞速,确保居民特别是老人、精神障碍者顺利进入避灾点。面对部分经多次劝导仍拒绝转移的居民,街道在优先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上,根据《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果断出手,由突击队实施强制转移。晚上12点前,新泽32名危房居民实现全部转移。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