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福地欢笑多,鹿城山福以美丽城镇创建打通发展“任督二脉”


图为从高空俯瞰,依山傍水的山福镇.jpg

图为从高空俯瞰,依山傍水的山福镇

在这里,“全球村”形象深入人心,有着道不尽的传奇故事;在这里,悠悠古韵静默流淌,程朱理学“二程文化”历久弥新;在这里,不断淬炼的精细绣花功,正激发着城镇的生机与活力……

占山川之胜,得瓯江之泽,又彰于人文,素以“鹿城后花园”美誉而著称的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如今因为美丽城镇创建,成为温州版图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文旅新星,变作很多人念念不忘去了又去的“诗和远方”:游山玩水、访古探幽、治学论道、康养理疗,各有各的精彩。

不仅能养眼,更能养心,浓浓古韵中透着新风,“瓯韵山水·古驿新风”,是为山福。

借着美丽城镇创建东风,结合“学党史·办实事”行动,山福镇全力打造农文旅产业项目带,全面铺开全域景观带建设,全方位提升优化人居环境……一幅幅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从梦想照进现实。

干净整洁有序,因为美丽城镇创建焕然一新的山福.jpg

干净整洁有序,因为美丽城镇创建焕然一新的山福

无边风景处处新

走进山福镇驿头驿阳村,清澈的长溪穿村而过,潺潺水声伴着鸡鸣狗吠的应和。岸边斜倚的老树,近旁古朴的石桥,远处苍郁的青山,让人忍不住驻足沉醉。让平故居、中加友谊馆、程奕庄园等人文打卡点,让眼前的这份美变得愈加厚重。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美丽城镇创建吹响了山福镇全域景观化创建集结号:有序推进诗画瓯江生态绿廊、横山河、西龙溪、夏嘉溪等景观带,逐一修复镇域内乡村古道。

但这样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作为一座2016年才建镇的年轻城镇,由于历史的原因,山福镇行政区划曾经历过数次变革。长期以来基础设施投入少,使得山福在发展起步阶段就面临“历史欠账多”的难题。而身为著名侨乡,山福全镇3万多户籍人口中,就有1.46万海外华侨。过去大量年轻人的出走,也进一步加大了改造的难度。一个个环境污点疤点,成为了山福镇人民心头的痛。

如何变?山福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站所、村委成员等人组成的“创建浙江省美丽城镇样板镇专班”,对照梳理创建指标,建立工作倒逼机制,层层明确目标责任,举全镇之力攻坚创建工作。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河道清淤,一场场战役全面打响。

图为山福镇金岙谷一角.jpg

图为山福镇金岙谷一角

山福镇横山村口,原先是10多座并排而立了50年的露天茅厕,如今变成了一个小花园。这里的居民呼吸到的不再是臭气,而是花香。“原先朋友调侃我家住茅坑边,现在大家都改口了,说我家住在花园边。”家门正对花园的一位村民笑着说。

实施垃圾分类村20个,提升垃圾中转站10个;完成公厕提升32座,消灭露天茅厕;整治10条河道171个排污口;新增美丽庭院138个、口袋公园58个……如今的山福,随处可见公园,到处鸟语花香。过去的环境污点,被篮球场、足球场、门球场、农村草坪婚礼基地等取代,原先的“污点”转为百姓心头的“美好”。

产城融合齐步走

美丽城镇建设,不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简单升级版,而是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的现代版。

高质量发展,要找到有效路径,山福镇如何探索?通过因地制宜、化零为整、借力引力,产城融合的道路在山福越走越宽。

由于近年来农民下山进城,大面积山地因缺乏管理而杂草丛生,沦为荒山。为将“青山”转化成百姓手中的“金山”,山福镇连同属地村两委,将分散持有的山地流转过来,承包出去建设成占地5000亩的白茶基地。

图为一眼碧绿望不到边的白茶基地.jpg

图为一眼碧绿望不到边的白茶基地

成片的白茶把小山坡装扮一新,曾经杂草丛生的山旮旯,如今一眼碧绿望不到边,成为山福镇潮源村老百姓手里的摇钱树。

这样的转变,山福镇还有很多。

山福镇区域面积61.7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65%,是一座天然氧吧。该镇以健康为核心,深度融合休闲医疗康养产业,谋划主题鲜明、引人关注的康养旅游线路,完成庄岩、前盈、金岙、东坑登山步道等工程,全民健身氛围日趋浓厚。山福已成功举办鹿城区首届杨梅节和第二届红色旅游节“山福千人健步走”活动,实现“引客入村,留客住村”。

与此同时,投资3.5亿元打造“家人常相伴”为主题的金岙亲子旅游度假区,可同时容纳百人一边品尝山福特色美食,一边享受静谧田园风光;投资1.2亿元打造“体健心长安”为主题的夏嘉医药康养旅游区,全面修复镇域内乡村古道,串连悠然谷民宿综合体、红豆杉基地,为越来越美的城镇打上慢生活标签。

微信图片_20211102150349.jpg

共建共富向未来

产城融合,最终打开的是百姓民的增收空间。

夏嘉东瓯药王谷的落地和西坑生态康养文旅观光项目的引入,直接盘活闲置农房39栋,使山福镇全镇累计盘活闲置农房167栋;启动夏家山60亩生态休闲观光基地、渡船头50亩集装箱循环生态养鱼、5000亩白茶基地等现代农业,新增农户就业岗位500余个。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期间,山福镇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翻两番,经营性收入年均增幅达82%以上。

富起来的不仅是口袋,还有更多彩的生活。在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中,山福镇运用数字赋能,以政府数字化转型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对乡村生态空间、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进行系统重塑。于是我们看到——

跨上自行车,戴上AR眼镜,选择一张心仪城市地图,新落成的智慧场景党群服务中心让很多村民过了一把家门口“畅游”世界的瘾。

将办事窗口延伸至村口,整合村民个人健康、公共出行、民生服务等高频便民服务应用,实现村民办事“一掌通享、指尖触达”。

从预约挂取号、慢性病复诊,到结算取药,新落成的“5G云诊室”内,村民能享受大城市的医疗资源。

微信图片_20211102151504.jpg

通过云端共学、线下互动等方式,为海内外青少年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正在推进的瓯智侨国际中文教育“全球村”项目,着手建立海内外研学基地,实现海内外青少年成长“心连心”。

风帆正扬,征程不已。山福镇不断丰富城镇内涵、完善城镇功能、彰显城镇特色,让美丽城镇与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美与共、各美其美。前行脚步不停的山福,还将继续书写新篇章。


记者 戚祥浩 共享联盟山福微融站 吴王杰 周密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我要订阅】【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