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变 抓住机遇 于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营利性服务业简析


2020,鹿城区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总量13.1%,同比增长4.5%,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规上营利性服务业1-11月(用于全年GDP核算数据)实现营业收入69.07亿元,同比增长14.2%。规上营利性服务业每提高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018个百分点2020年受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市服务业一季度处于都低位运行,2021年,在全市“开局即冲刺”的大环境下,我区服务业发展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一、总体情况

(一)总量遥居全市第一,增速排位居于下游2020年,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全市排名一直居于下游。鹿城参与规上营利性服务业核算企业151家,数量约占全市的35%;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6.66亿元,占全市的35.3%;总量与家数遥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位。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9.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排名居全市第10位。详见表1。

表1:全市和鹿城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增速情况表。

(二)整体在库家数下降,新增企业占比较高。2020年,全区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8家,退库企业64家,其中营利性服务业新增24家,退库28家。据初步统计,我区2021年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148家,总家数净减3家,新增企业占总营利性服务业企业的16.3%。

二、存在问题

(一)两极分化严重,承受风险能力较弱。2020年,全区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中,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16家,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实现增量14.73亿元,同比增长52.1%。剔除16家头部企业影响,全区剩余135家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33.66亿元,同比下降18.8%。从数据上反映,我区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过于依靠龙头企业的拉动,整体发展势头不足,长期来看,容易造成结构失衡,抗风险能力降低

(二)行业发展差异大,好转迹象不明显。在疫情持续防控的常态下,可以远程服务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其中,占比最大的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8.58亿元,占比为37.3%,同比增长31.8%,拉动营利性服务业增长9.9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前期处于停业状态,多数开业后仍然处于限流等常态防控阶段,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02亿元,同比下降42.1%。详见表3。

3:全区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分行业情况表。


企业数

营利性服务业

营业收入(亿元)

上年同期(亿元)

增长(%)

全区

151

76.66

69.75

9.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6

27.52

29.84

-7.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5

1.76

1.81

-2.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2

2.02

3.49

-42.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7

16.78

12.92

29.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1

28.58

21.69

31.8

(三)区域分布不均衡,东强西弱态势明显。2020年,全区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东部主城区,151家企业,其中南汇街道41家,占总量27.2%,实现营业收入26.31亿元,占总量34.3%,增长23.4%,拉动全区营利性服务业增长7.2个百分点。而藤桥镇、山福镇至今没有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松台街道、丰门街道、广化街道、双屿街道、仰义街道等西部镇街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家数均不超过10家。

三、发展建议

(一)大力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科技进步引发新需求,催生服务业新业态,大力推动科技信息服务业和其他业态高度融合发展,是当前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时代,其他市县网红经济、外卖平台类(美团、饿了么等)、天猫服务外包类、短视频广告类等蓬勃发展,而我区规上软件信息企业仅16家,“飞地”企业多,技术外包现象严重。建议相关部门出具相关政策,扶持在库企业,深挖潜力,助力开门红,持续加速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的及时创新与产业应用,培育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二)大力整合家庭社区服务。我区存在大量的月嫂、家政服务市场,但基本处于口口相传,私下接单形式。而全区规上居民服务业却处于低位发展,建议发改、税务等部门参考劳务派遣的形式推动家庭社区服务向企业化、特色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鼓励家政企业、月子中心转型发展派出业务,规范家政市场。实施标准化试点示范,培育家政服务品牌,健全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进而纳入统计系统,实现数据反映实际经济生活状态。

(三)大力推动国资企业发展。初步统计,2021年全区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中,有29家国资企业,占比达19.6%,营业收入占比约达34.5%。其中,26家企业为市属国企,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国资委加强沟通、主动对接,深入了解企业发展规划;3家企业为区属国企,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管理,推动国企提质增效,增强国有企业经济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助推我区营利性服务业发展。(鹿城区统计局)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