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园奥斯卡”!鞋都一小入选省“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拍摄角度”“人物衔接”“画面剪辑”,你能想象在小学的德育课堂上出现电影专业的词汇吗?在温州市鞋都第一小学,人人争当小导演成为了学生们的“内卷”日常。随着一部部接地气、显童真的微电影作品接连在校内上映,该校聚焦“儿童生活圈”领域展开微拍课程相关经验也于近日入选浙江省第四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微信图片_20220401140641.jpg

作为一所城郊结合部新优质学校,温州市鞋都第一小学学生基本为本地农村子女和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力量较薄弱。“双减”背景下,聚焦给予学生更多的生活教育、道德成长引领以及家庭教育指导,该校探索“校园微拍3S”家校共育新模式。该模式分系列、阶段、探索三步骤深化实施,从中小学生守则、国家课程、家庭生活三个视角开展微拍主题与内容的选择,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型、学习形态的变革、家校共育的创新。

 

微信图片_20220401140345.png

“‘双减’政策出来之后,很多家长对于孩子一下子多出来的课余时间就感到焦虑和迷茫,所以结合各学科基础知识,我们推出了‘亲子时光里’系列微视频课程,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微视频拍摄主题,要求家长共同参与完成家庭生活视角的拍摄。”该校校长黄又绿介绍,“私人定制”家校课程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参与,保障课后亲子互动时光“好看”“好玩”“好学”。

 

微信图片_20220401140649.jpg

在课堂教学中,微拍形式也得到了广泛运用。比如,在德育课堂上,老师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要求与微电影创作拍摄要求结合,鼓励学生把反映核心价值观的身边事、身边人用电影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作为一个拍摄团队,进行内涵解读、剧本创作和演绎拍摄。“我们拍微电影,都是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学到了很多电影制作、日常生活的知识,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单文静说。

 

微信图片_20220401141135.jpg

为了更好地营造“校园微拍”的氛围,让学生的作品有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该校在每年十一月启动校园微电影节,邀请全体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评选“校园奥斯卡”。至今已举办五届,出品92部精品微电影。

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为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师。以饱满的情感定格于镜头,将深远立意剪辑于影片,在实践与创新中有发展,也全面培养与提升了综合素质。微拍课堂教学效果反响良好,也逐渐转变了教师的育人观念,以微电影发布代替原来的条例灌输。

 

微信图片_20220401140655.jpg

“我们有一套新生入学主题微电影,当新生入学的时候,我们班主任为了孩子的习惯养成,就会从资源库里调一份微电影出来,让孩子们观看学习模仿。”教师徐雯雯表示,随着“校园微拍”有效性的逐渐显现,大家在班级管理和日常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尝试这种多元化手法,让课堂变得更有趣。

在这股“双减”新风加持下,近年来,该校教师自主研发的微课在国家、省、市、区级获奖120余人次,该校开发的“德育微课程”在省级信息技术比赛中获得了优秀奖,两部微电影选入“浙江省中小学校园影视资源库”。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我要订阅】【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