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22/2023-47284 | ||
组配分类 | 环境保护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鹿城分局 |
生成日期 | 2023-10-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我区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污染防治攻坚、督察整改等各项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保护各项目标全部完成,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明显增强。2022年我区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全省排名较2021年上升7位,创成首批省级全域“无废城市”,稳居“七张问题清单”重大生态环保督察清单三、四季度全省前20、全市第1,其中8月份排名全省第一。 (一)以美丽鹿城建设为着力点,生态创建蹄疾步稳。一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创建。持续开展绿色街道、零污染村建设,丰门街道鞋艺小镇获评美丽温州体验地。二是巩固“无废城市”创建成果。2022年6月创成省级全域“无废城市”,完成全区无废医院、无废公园、无废工地、无废园区、无废乡村等51个“无废细胞”创建工作。三是紧盯低碳试点建设工作。完成第二批省级4个低(零)碳村(社区)的申报工作,根据编制的《鹿城区大南街道低碳试点建设方案》,继续完善低碳交通、低碳能源、低碳街镇、低碳生活方式四大项目。四是全域持续推进“精建精美”。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0个,其中完工30个,创建省级未来社区3个、城乡风貌样板区3个,存量城镇危房提前一年半完成清零。完成架空管线“上改下”156.3万米、城市道路“白改黑”8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11条。 (二)以五水共治建设为切入点,全区水质稳步提升。一是“污水零直排”建设高标推进。持续推进12个街镇的17个生活小区建设项目和21个新建排水管网整治项目,共投入资金5.7亿元。二是河长履职能力提档升级。编制完成我区县级及以上共计31条河道2021-2023年“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区级河长月度履职得分、镇级河长月度履职得分均列全市第一。全年全区464条河段完成巡河14921次,上报、处理问题11187个。三是全区流域治理集中发力。对全区10条河流(河段)进行精细化排查,制定河流诊断“一河一方”;完成划龙桥河、前陈河等7条河道沿线整治7.8公里,完成中央绿轴划龙桥河段河湖缓冲带沿线整治3公里;江心屿共青湖通过美丽河湖市级验收,藤桥镇通过水美乡镇验收。四是治水重点项目奋力推进。提升改造农业灌溉泵站机埠和堰坝水闸建设3座,创成节水标杆小区6个、企业3个、酒店1个、学校1个。打通塘河沿线绿道卡口10处,建成绿道3.6公里,实现“一环三线”外环滨水绿道全面贯通。 (三)以污染防治攻坚为根本点,环境质量持续变好。一是深化行业整治提升。完成全区227家金属压铸、塑料注塑、橡胶压铸三类行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整治提升197家,淘汰关停30家;完成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20家、VOCs治理低效设施改造升级100家、燃气锅炉低氮改造4家、工业企业恶臭异味治理5家。二是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完成柴油车道路监督检测抽测12次、入户抽测200台;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630辆、抽测134辆。三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启动温州市鹿城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工作,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22年土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四是推进小微危废统一收运。规范小微危废收运管理,以“应纳尽纳”为目标,签约完成率达102%。五是推进老旧工业区、旧村“双改融合”。整治高耗低效企业103家,实施智能化、节能化改造项目145个以上,新增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3家以上、应用机器人200台以上。 (四)以突出环境问题为聚焦点,督察整改更显成效。一是央督、省督问题整改有序推进。二轮央督信访件86件均已完成整改;举一反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31个、2022年省委专项督察交办信访件5件均已完成整改。二是各项督察迎检工作顺利通过。2022年,我区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各项督察,顺利通过各项迎检工作。同时针对督察期间发现的问题,进一步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全力开展集中清零整治 。 (五)以智慧环保建设为根本点,执法监管筑牢屏障。一是执法监管再加压。开展“绿剑2022”、医疗机构污水治理、生态环境除险保安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803人次,累计检查企业3574家次,帮助企业解决环境问题888个;查处违法案件87起,刑事拘留15人,处罚总金额255.91万元。二是信访工作再发力。2022年,依托浙江省统一政务平台以及生态环境部12369平台,共受理信访举报投诉件356件,涉水23件,涉气156件,噪声146件,固废建设项目等其他类31件,较去年同期下降23%,信访投诉下降幅度明显,信访举报办结率达到100%。三是智治建设再冲刺。2022年,我区共推进环保管家项目11个,实现在线监控联网系统对辖区21家重点污染源企业24小时监管全覆盖;构建我区污染源账户、碳账户数据库,强化废水、废气、固废、碳排放等相关污染因子全覆盖,完成录入企业数2838家。 (六)以项目改革创新为突破点,营商环境显著提升。一是推进重点行业“闭环管理”试点。以环保码工作为基础,建立基于“行业企业自律、第三方技术支持、执法监督管理”模式的鹿城区制鞋行业环境闭环管理体系。二是推进电镀行业“积分制管理”试点。在后京电镀园区构建基于“企业自律”和“积分管理制”模式的电镀行业闭环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规模集聚效应,全力打造“环保电镀”“绿色电镀”。三是推进重点行业“法律体检”试点。全面开启生态环境“精准化”“协同化”“长效化”深度服务模式,建立“法律体检”服务长效机制,实施法律体检预警提醒制度,优化服务效能,帮助企业消除违法隐患,降低违法风险。 二、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质量不够稳固。当前我区的环境提升工作仍面临诸多制约,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够稳定,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有待加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整改难度大,需要持续投入人财物进行保障。环境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还无法支撑现阶段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目标要求,系统综治、流程闭环、长效监管的机制体制还不够顺畅。如空气质量还难做到精准管控,持续向好压力大;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多,容易出现反弹。 (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近年来,全区致力推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历史欠账多,环保基础设施短板仍然突出。如部分污水零直排建设工程质量不高,排水管网雨污分流不彻底、管网破损渗漏,污水进水浓度偏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维护水平偏低,存在较大环境隐患。 (三)产业升级仍需加速。我区新兴产业还未形成有力支撑,占比不高,产业结构还不能适应低碳发展要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需加力加速,能源结构优化任重道远,促进生产生活绿色化的政策措施还需继续完善。 三、2023年计划 2023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温州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全新路径,努力在污染治理、生态建设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美丽温州建设。高质量推进低(零)碳试点、绿色街镇、绿色零污染村建设,持续深化“美丽温州体验地”建设工作,提升美丽体验功能,按照“创、立、用”的要求强化集群效应,进一步打响美丽温州建设品牌。全域推进“精建精美”,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0个,创建省级未来社区3个、城乡风貌样板区3个,以点带线、以线拓面推动全域美丽。 (二)高效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紧盯PM2.5、AQI优良天数比率等指标,推进PM2.5和O3“双控双减”,做好第19届亚运会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打造“五水共治”、水岸同治的碧水空间,完成鹿城区横山河、山根河、荫溪流域水污染治理及水生态环境提升项目,深入实施“达Ⅲ消Ⅴ”专项行动,完成河道清淤32.2万方,省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完善2023年“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计划项目布局,实施生活小区雨污管网整治工程20个以上。打造全域推进、全程管控的“无废城市”,持续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复评工作。 (三)常态推进督察问题的整改销号。继续推进央督省督剩余反馈问题、七张问题清单问题、美丽温州披露问题整改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节点前不折不扣完成各类督察问题的整改销号工作。积极谋划典型示范案例,做好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工作,努力提高整改办结质量,为申报示范案例打好扎实基础。 (四)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以全域绿色低碳发展带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专项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检查力度,强化重点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区域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的整改,全力遏制新的问题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