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18/2023-45809 | ||
组配分类 | 公共医疗卫生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局 |
生成日期 | 2023-08-1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近十年,伴随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膳食模式及疾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慢性病呈现高发病、高致残、高死亡、高疾病负担和高危险因素流行的显著特征,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全面掌握我区慢性病的患病及主要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我区于2023年开展了慢性及社会影响因素调查工作,主要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人口学基本特征 2022年鹿城区监测人口数801096人,其中男性391025人,女性410071人,男、女性别比为0.95:1。少年儿童抚养比25.03%,老年人口抚养比27.14%。2022年鹿城区出生婴儿数为3446,出生率4.30%。其中男、女婴儿数分别为1840和1606人,男、女性别比为1.15:1。 二、慢性病、死因综合监测结果 2022年鹿城区前五位死亡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前五位死因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3.47%。男性前5位死亡顺位同合计死亡顺位,女性前5位死亡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 三、慢性病相关主要社会影响因素流行状况 2023年在区内开展了慢性病及主要社会影响因素调查,按照辖区人口、性别分布,计划样本量3000人,实际调查3272人,经审核、整理,纳入分析3234人。调查结果表明我区18岁及以上人群,慢性病主要社会影响因素流行状况如下: (一)吸烟 调查结果发现我区吸烟率为16.82%,男性吸烟率为32.58%,女性吸烟率为0.81%,按全国2010人口构成比进行标化,吸烟率为16.90%,其中男性为32.42%,女性为0.84%,二手烟暴露率9.03%。 (二)饮酒 我区报告总饮酒率28.88%,男性饮酒率为46.75%,女性饮酒率为10.72%,按全国2010人口构成比进行标化,饮酒率为28.93%,其中男性为46.81%,女性为10.75%。 (三)超重和肥胖 调查结果发现我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1.20%、9.62%,国标调整后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1.21%和9.62%,40-60龄段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相对较高。 (四)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情况 人群体重知晓率为92.30%,人群腰围知晓率为77.06%,人群血压知晓率为86.24%,人群血糖知晓率为77.21%,人群血脂知晓率为69.91%。 四、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 (一)高血压 调查对象高血压患病率30.67%,国标调整患病率25.50%,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 (二)糖尿病 调查对象糖尿病患病率15.18%,国标调整患病率13.00%,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大,糖尿病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 (三)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0.68%,国标调整患病率38.57%,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大,血脂异常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 五、问题与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 2022年鹿城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人口的24.5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7.84%。老年人口抚养比27.14%,较2019年上升了4.42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由于老年人是慢性病高发人群,这将增加慢性病防控压力。 (二)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本次调查发现,我区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国标调整患病率为25.50%。高血压患病率与超重、肥胖、年龄等存在相关性,高龄人群的患病率要高于低年龄人群。《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指出,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高血压发展后期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卒中、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严重危害居民健康。我区2022年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疾病的死因顺位为2、3位,发病率较前有所升高。因此,高血压的防控,尤其是对超重、肥胖、高年龄人群以及合并其他疾病人群的防控形势严峻。 (三)肥胖率较高 本次调查显示,我区肥胖国标调整率为9.62%,高于浙江省2010年调查平均水平。肥胖虽然不被称作疾病,但其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区对超重、肥胖者的干预刻不容缓。 六、主要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 慢性疾病患者人群不断扩大,疾病负担逐渐加重,慢病防治以及健康教育设备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防控需求,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满足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 (二)多途径开展健康宣传 传统的大讲课、广场宣传等健康教育方式已满足不了新形势下人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因此健康宣传、健康促进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应整合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设计通俗易懂、内容生动的健康宣传素材,形成线上、线下的参与式健康传播。随着信息获取途径的增多,还应保证信息输出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引导公众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此外还应加强健康传播的效果,增加有反馈的健康传播。 (三)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持 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合协作,改变慢性病的防控氛围,提高社会对慢性病的重视。区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更多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营造良好的社会宣传和支持性环境。宣传部门利用平台,设立专栏,进行广泛的宣传;各医疗单位利用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等宣传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各街道(镇)积极组织开展多部门参与的集体性健身活动,建立群众性健身团体,利用社区健身场所,鼓励群众广泛开展健身活动。 (四)全民参与慢性病防控 动员全社会参与慢性病防控,提高全区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大力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患者、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控制体重、限盐、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来控制慢性病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