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繁繁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所提出的第284号《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养老产业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域整体规划,打造养老品牌。 一是制定《温州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根据《浙江省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制定《温州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本次规划的对象为养老服务设施,包括机构养老设施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两类。 对于新建住宅类工程项目,按照《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实施办法》(温民养[2023]86号)的要求配置居家养老用房,并在项目方案审查阶段,联合区民政局、区资规分局、属地街道等部门,对养老服务设施进行审查把关,保障实施。 二是有序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养老服务功能建设。2023年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做好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实施《关于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的通知》。2024年4月23日,省发展改革委已发文明确温州市作为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的试点城市向国家推荐。我区拟建设一批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将依据《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导则(试行)》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落实落细导则要求,包括“养老服务功能应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做到规模适宜、功能完善、安全卫生,满足老年人在生活照护、康复服务、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布局时应统筹考虑日照、采光、通风等要求,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设施环境;应结合服务社区的人口结构、老年人数量、养老服务需求,合理确定服务功能和规模”等。 三是打造“幸福颐养”养老服务品牌。近年来,温州全域加快打造“幸福颐养”服务品牌,通过公建民营引进省外优质养老企业,不断培育本土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占比超99%。自2020年以来,温州养老机构已逐步从“低小散”走向专业化、多层次、规模化发展新跑道,设施布局结构、服务供给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另外,上线幸福颐养超市平台,覆盖医、食、护、行等方面,致力一站式满足老年朋友全方位需求。 二、整合各方资源,保障养老品质 一是强化基本医疗服务。为有效解决居家老年人养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智能部门联合实施居家老年人与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享受日常健康问题咨询、健康教育、健康评估、用药指导、慢病管理、预约就诊、预约医生护士上门护理巡诊或因病情需要转诊的提供上级医疗机构预约等基本医疗服务。同时,推行居家老人家庭病床建床服务模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特定老年患者群体(因病符合住院条件、行动不便、到定点医疗机构连续治疗确有困难的六类特定患者群体)在家里设立家庭病床,提供医疗支持,实施合理有序就医。 二是推进“医保纾困”工作。鹿城区成立全区医疗救助共富基金,如因家境困难或“因病致贫”,通过扩大特病目录范围、慢性病门诊保障机制、安宁疗护试点和长护险试点等举措加强“一老一小”群众保障,由街镇和民政部门调查后认定为困难对象的,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益康保”多重报销后,其医疗费自负金额大于5万的,将通过多渠道化解至5万以下。 三是做“通”医养融合。围绕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积极推进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水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老年人综合病房服务,逐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融医疗卫生、康复护理、养老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医中有养的医养服务中心;进一步提质拓展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探索在藤桥、仰义、南门、七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机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实现家庭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床位、家庭病床、医疗病床和安宁疗护病床五床联动;推进安宁疗护服务、公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服务,辖区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全面建立医养协作关系;强化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全区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家庭病床,为肿瘤、慢阻肺等6个病种患者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居家老年人慢病药品第三方配送服务;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筛查项目。2021年、2022年分别在桂柑社区、浦东社区开展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试点项目,2023年率全市之先挂牌成立区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中心桂柑驿站、菱藕驿站,2024年对5.5万65岁以上人群开展认知功能障碍筛查,对发现痴呆高风险人群和疑似人群,指导其及时就诊,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生活品质。 五是景区老年人优惠政策。目前我区4A级景区已针对老年游客制定相应优惠政策。江心屿景区年龄在60周岁(含)以上至70周岁(不含)以下的老人凭有效证件可销售门票和船票半价优惠票,70周岁(含)以上实行门票和船票全免。 三、数智赋能服务,提升养老品级 一是加强老年人精神关怀。积极探索构建“文化养老”新模式,整合文化、教育等资源,通过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和优化配置,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养老圈”。目前,全区建有老年大学1所、老年学校14所,实现街镇级“老年学校”全覆盖;村居老年学堂42所,覆盖率达24.6%,打造了共享普惠的老年教育版图,城区基本实现“半小时老年教育圈”;以老年学员的需求为基础,定期发布问卷调查,结合实际开设“阳光心情”“防诈骗”“智能手机使用”“心理保健”等特色课程,其中1门课程获评教育部“智慧助老”优质课程资源;立足老年人共享智慧生活需求,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采取长学制、短期培训、送教下基层及入户指导等方式,面向全区老年人全面开展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银龄跨域数字鸿沟”项目累计培训老年学员21295人次。 二是数字化赋能“智慧+”养老模式。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传统养老模式向智慧养老转型为目标,近年来先后为150户老年人安装智能水表,通过水流量变动实时监测老年人居家安全,云端守护实时在线。依托“一键呼”终端设备,为全区162户独居老年人、空巢老年人提供紧急呼救、健康管理、远程监测等服务;依托省民生实事,为街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增设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养老服务数字化监管。 三是重点开发适老化产品。一方面做大老花镜、老年鞋等传统产业,结合老年人阶段性血压、心率等数据采集需求,将数据采集终端嵌入传统鞋服、眼镜等日用消费品,提升产品智能化、数字化水平,逐步形成我区养老产业产品竞争力。我区已出台《鹿城区鞋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为老年鞋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依托中国(温州)智能谷建设,融合科技时尚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智能穿戴产业繁荣发展。全面升级智能穿戴生态健康产业链,推动我区智能养老产品加速发展。 感谢您对我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温州市鹿城区民政局 2024年6月23日 联系单位:温州市鹿城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 联 系 人:杨文怡 联系电话:159677555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