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90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函


方小和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所提出的第90号《关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指出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当下社会各界关注的普遍问题。鹿城区教育局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设立全市首个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积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率先启动实施“小鹿心研”行动计划,高标准打造区域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示范样板——“小鹿心屿”青少年心灵润养中心。联合区卫健局、区妇联、区团委、区政法委等单位成立“鹿城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办公室”领导小组,协同合作共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针对您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持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一)区教育局打造“小鹿心”品牌

“鹿城区青少年心灵润养中心小鹿心屿”持续优化服务机制,完善多元课程,开发“小鹿心屿”小程序,推出个案咨询预约、公益课程预约等项目。一是已开发“润心课程”体系“春风煦”“清凉心”“秋气爽”“冬日暖”四季公益课程,针对学生,开展涵盖科普体验、艺术创作、学生团辅、场景心理剧、研学等内容的“学生成长力课程”;针对家庭,开展家长养育力、父母效能、正面管教、答疑解惑、晴朗智慧家等分层分类分阶的培训课程与指导的“家长养育力课程”;针对特殊家庭,如离异家庭、有休学厌学孩子的家庭、留守儿童的家庭等开设“特情系列家庭课程”,定向提供心理与技术支持。截止6月5日,“小鹿心屿”已开展线下青少年活动课程184场,参与人数4323人,家长课程86场,参与人数1941人。二是开通“小鹿心巴士”项目,聚焦校园隐形霸凌、人际冲突、学业压力等青少年时期普遍存在的成长困境,通过研发课程,培育专项志愿者队伍,积极推动心理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入校、入村、入社、入企,切实回应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小鹿心巴士”科普宣传已入校30场,入社区25场,服务人数2300多人。三是发布“小鹿心在线”家校微课程,自2020年10月23日发布,持续保持两周一期的频率,至今已发布110期,点击率超60万人次。具体内容从家长答疑解惑到系统建构情绪力、生命力、学习力、沟通力、适应力和自信力六大养育主题;从洞察家长养育问题到同步开发相应的学生微课;从个案解读到科普心理效应再到体验性的互动,受到广大家长与学生的欢迎。

(二)区卫健局营造浓厚心理健康宣传氛围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传统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心理健康的科普宣传,营造浓厚心理健康宣传氛围。线下已将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纳入公益广告范畴,并在户外LED大屏投放。线上积极配合全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96525”的建设和宣传,并通过全省统一心理服务“浙里心晴”平台对居民展开心理健康素养调查,2023年鹿城区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71%。结合精神卫生日系列宣传,通过广场活动、问卷问答等多形式,做好“96525”热线和“温心在线”“浙里心晴”心理线上公益平台的普及工作。通过专业线上新媒体推广运营服务,实现“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微信朋友圈全区群众定向投放曝光158.7万人次,宣传答题点击数2.2万余人次。张贴宣传海报365张、发放宣传资料4180份、播放宣传视频212个。

(三)区妇联提供“针对性”关爱服务

延续“家育互晓”等品牌优势,开展各类家庭沟通技巧、心理健康疏导活动,紧密联系家庭需求和当下教育热点推出“菜单式”家教课程,打造“一鹿成长”家庭教育名师说等线上专栏。聚焦西部片区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权利均衡共享与心理健康关爱,汇集市域资源,发起“一鹿友好 守望童行”关爱西片留守儿童计划,开展“人在他乡 学在鹿城”关爱西片留守儿童结对行动和“家校共育 点亮心灯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筑心”行动,营造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联合区教育局举办儿童安全自护教育“一校一讲师”培训班,设置《儿童防性侵教育专题心理辅导》等课程,全区各幼儿园、中小学共160余名教师参加培训。

二、打造分层分类课程,提升学校教师心育水平

(一)普及教师资格培训,配齐专兼职心理教师

截止2024年5月份,全区所有中小学都已配备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其中千人以上的小学和所有中学至少已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2023-2024年,区教育局组织开展了5期心理健康教师B证资格培训,共960位中小学教师参加学习,到2024年底,心理健康教师C证持证率达到95%以上,B证持证率达到16%以上。

(二)聚焦班主任技能培训,提升工作实战能力

班主任是学生的“贴心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我区高度重视班主任心育能力培养,通过“巴林特小组”培训、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沉浸式分角色讨论等多样研讨模式,提升班主任的实战能力;并以轮训形式开展骨干班主任督导研训,涵盖心理能量分析、短焦技术、班级团辅技巧、职业规划等内容。

(三)开展心理教师技能培训,系统打造专业能力

一方面构建心理教师队伍成长路径,开展“恒心”行动,通过入职培训、校本培训、专题培训和定向培训,构建“普及型、专业型和专家型”三层次教师成长体系。同时,每学期组织“萨提亚教师成长工作坊”,关注心理教师的成长,该课程已历时四年,共举办了49期。另一方面形成骨干教师递进培育机制,分区域遴选20位心理骨干教师,开展为期两年的心理咨询专家型教师成长小组培训,通过专家引领、医院跟岗、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提升心理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发挥小组成员的辐射引领作用,形成覆盖全区的网格化学校心理健康支持网络。

三、建设“一站式”数字平台,提升筛查准度和干预效度

针对各校的心理测评工具、量表水平存在差异导致的准确性偏差问题。2024年,区教育局投资建设了“小鹿心学生心灵成长平台”,对全区中小学免费开放使用。学校通过家校沟通、全员家访、依托“小鹿心鹿城区学生心灵成长平台”多源排查出重点关注学生,对高危学生开展研判,按“一般观察、重点关注、特别关注”三个等级分类管理。将学籍系统中因心理原因休学的数据和省平台六类关注对象纳入一表统管。

四、建强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优质区域心理教育共同体

一是建强管理团队。“小鹿心屿”由区教育局统筹建立行政管理、课程实施、日常运维三大核心运行专班,实行“周碰头、月例会”,确保对接高效、运行顺畅。二是建强服务团队。采用“1+4+X”服务模式,由1名心理专业校级干部总负责,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具有丰富心理服务经验的社会组织“和乐社工”,指派4名心理专业社工负责日常运维,同时汇聚温医大、温大、各大医院青少年心理医疗专家、教育系统心理教育专家、区域心理教育骨干教师等力量,形成“心理教育共同体”,协力推进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等工作,全面提升心育质效。三是建强干预团队。针对学校预警识别和复学评估等“疑难杂症”,我们联合区卫健局提供的精神科医生和区域骨干教师专门组建区级心理联合评估、危机干预、个案督导三个小组,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个案督导,按需到校开展联合评估,指导心理问题干预方案,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截止6月5日,“小鹿心屿”个案咨询369人次,及时发现并成功干预了10起高危案例。四是区妇联以家庭教育联盟方式推进“一区一社(村)一指导师”建立“点对点”专家结对服务,聘任幼儿园和中小学在职老师、退休教师等兼任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员和智囊团。截至目前,全区家庭教育指导员村社配备率已达80%,学校配备率达100%。

五、链接心理服务资源,打造协作协同的保障体系

一是“政家校社”联动开展青少年心理服务。指导学校通过开展“班团导师制”等方式开展一生一策方案,学校与社区、妇联、派出所、医疗机构等多部门共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包联小组,高质量落实基层包联、摸排纳管、分级管理、应急处置、复盘总结等环节,多举措对重点关注学生进行兜底闭环帮扶。

二是实行条块联动互扶。以“小鹿心屿”为阵地,构建“预防-发现-干预-帮扶”的工作机制,为高危学生提供立体式帮扶,建立横跨政法、卫健、团委、妇联等部门心理健康协作网,实现区域资源互通共融。区委政法委给予“小鹿心屿”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经费的支持,共同探索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区卫健局驻点“小鹿心屿”开展心理评估与咨询,提供专业支持;团区委将阳光会客厅设在“小鹿心屿”,给予学生课程经费支持;区妇联以项目入驻的形式开展家庭教育“心育赋能”儿童成长守护项目,给予家长课堂经费的支持。

三是实行社会力量共扶。搭建全民参与志愿服务平台,50余位来自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加入小鹿心屿,帮助解决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小鹿心屿”联合区卫健局增设了覆盖全区所有街镇社区骨干的培训课程,以提升街镇社区包联小组成员的心理服务能力和心理科普能力,发挥社区的前哨功能,通过培训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引入社会力量等多种途径,为特殊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下一步区教育局将继续发挥小鹿心屿的枢纽作用,辐射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聚全局之力,当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区卫健局将谋划方案,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区妇联将积极开展亲子沟通实训、体育健身、心理健康等活动,实现科学育人,健康家教。

感谢您对我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局

20246月12日


联系单位:温州市鹿城区教育局体卫艺科

人:  

联系电话:13857715620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