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全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鹿城暨区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系统部署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建作用、提升网格服务效能、深化小区治理创新,奋力开创社会工作新局面。值此鹿城区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一周年之际,这个深耕基层的民生服务部门以"贴心管家"的担当,交出了一份饱含温度的年度成绩单。 打造全省首个家政服务纠纷调解委员会、第四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评估获优秀等次、入选全省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绩效评估观察点、眼健康志愿服务项目获2024年省级大赛金奖……一年来,区委社会工作部始终紧扣党建引领、民生服务、多元共治三条主线,通过深耕网格治理,激活社会力量,创新服务模式,用心用情描绘共建共享的幸福图景,持续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暖心动能。如今,一幅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画卷正在鹿城大地徐徐展开。 01 党建引领深耕创新土壤 双向奔赴守护温馨港湾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治理模式面临着基层矛盾复杂化、民生服务精细化等新挑战。在党中央及省市关于深化地方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下,区委社会工作部应运而生,为鹿城进一步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契机。 作为服务群众的一线部门,区委社会工作部自成立以来,以“改革破题、创新驱动”为总基调,秉持“开局发力、起步冲刺”的精气神,坚持边组建、边立规、边谋划、边推进的工作方式,推动全区社会工作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积极发挥社会工作在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前小区有刷脸门禁,让我们外卖员很为难,经常因等待顾客取餐导致订单超时,收到了不少差评。”鉴于外卖员群体对化解“门难进、楼难上、车难停”等痛点呼声极高,在区委社会工作部的牵头下,广化街道成立全市首家街镇级网约配送行业协会,通过多方共商等机制收集骑手心声,创新推出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积分激励管理模式,现已收集线索781条。 “鹿小铺”为外卖骑手提供低价物品福利 在鹿城,提升新就业群体幸福感、获得感的暖“新”行动不止于此。一年来,区委社会工作部不仅牵头成立了全市首个新就业群体服务联盟,“商务楼宇社区”入选省级试点,鹿城还被评为全省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绩效评估观察点。同时,该部门联合组织部门创新推出“鹿小铺”“新咖”等公益项目,并发起“红色引领·聚新强城”行动,协同200余家两新组织和社会志愿力量,依托城市驿站(社区服务点)、“小哥+”微驿站等开展服务1536场,惠及新就业群体万余人次,织密暖“新”服务一张网。 温州滨江万象城商圈党建联建启幕仪式现场 以党建引领,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民政部门深耕创新土壤,全力构筑“鹿社有为”活力生态,健全“1+14+N”社会组织培育体系,通过出台社会组织评估奖励办法、建立社会工作项目超市等方式,鼓励其积极发挥专业优势。2024年,鹿城共落地无障碍“星”社区等公益创投项目10个,反馈解决基层治理问题200余个,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同时,聚焦“两企三新”,深入实施“双强”标杆创建工程,全新培育滨江万象城商圈党建、南郊网约车之家、双屿5050抖音直播基地等区级“双强”示范项目14个。一个个创新实践为鹿城社会工作注入了蓬勃活力,齐心守护“双向奔赴”的温馨港湾。 02 减负夯基筑牢治理根脉 机制破茧催发末梢新枝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一年来,区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基层减负、人才培育、多元共治等重点领域,在夯实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方面下足功夫,持续推动构建党建引领更强、群众参与更广、治理效能更优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交出一份份亮眼的民生服务创新答卷。 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村社作为最基层的单元,承担着服务群众、落实政策的关键职责。2024年,区委社会工作部以基层组织“滥挂牌”专项整治为抓手,严格执行村(社区)事务和网格事项准入联审机制,建立基层监测点14个,全年累计整治清理机构牌子、上墙制度2729块,村社出具证明压减幅度65%以上。以减负破枷锁,让基层工作人员“轻装上阵”,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 随着基层减负的真正落地,村社干部、工作人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服务百姓,让广大市民享受到社区基层减负带来的福利。例如,丰门街道金竹社区由于辖区人流量大、人口密集,存在众多流动摊贩问题。今年3月,该社区因地制宜,创新推出“共富集市”,为常年在外漂泊的一批流动摊贩提供了固定摊位,辖区交通秩序、环境情况显著改善。“现在有了固定摊位,心里踏实多了!”来温6年的摊主陈玲玲感叹道。 社会工作者作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其专业素养直接决定着服务质量与成效。就此,区委社会工作部积极锻造“全岗通”社区工作者队伍,凝聚共建合力,选树先进典型榜样,2024年推荐报送省、市社会工作领军人才4名、青年人才6名,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报考人数和高级社工师通过率均创历年新高。 鹿城区首届“全岗通”专职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 此外,鹿城举办首届“全岗通”专职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职业能力大赛,创新聘请8名各行业精英组建社区建设智囊团,打造了“日落正当燃”青年人才音乐节等系列特色活动,以多维人才培育破题夯实治理根基。 与此同时,为优化网格治理模式,区委社会工作部通过积极探索“网格常驻”等治理模式,以南汇街道、大南街道为试点单位,建强壮大“1+3+N”网格团队合力、延伸网格服务,不断推动网格团队力量下沉、服务下倾。紧盯“急难愁盼”事项,该部门着力完善区级协调督办机制,以“报处分离”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效能。据统计,2024年以来,通过基层治智综合应用收集网格事件118534件、解决118401件,化解困扰多年的网格难题130项,设置网格驻点服务岗403个,全区三级以上事件数每月占比超60%。 03 锚定目标提升服务效能 打造品牌架起惠民虹桥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紧扣群众需求变化,党的社会工作不断拓展新领域。 志愿服务是城市的文明之光,也是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着眼于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建设,区委社会工作部大力整合卫健、残联、民政等资源,实现14个街镇“善亭”全覆盖,并打造如《“同星同行”心智障碍者家庭帮扶》《“医”心巡行,守护乡间》等一批兼具影响力、可持续性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其中,眼健康志愿服务项目获2024年省级青年项目大赛金奖,庆年坊社区入选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候选名单。目前,全区志愿浙江平台在册活跃志愿者数达18.4万人,下级组织数(队伍)近千支,累计信用时长476万小时。 鹿城区益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老人开展“记忆包裹”项目 着眼于破解长效发展难题,区委社会工作部创新组建社区建设智囊团,推动现代社区分类建设试点工作全面铺开,指导街镇项目化打造14个基层治理品牌。通过探索“123”基层微治理工作法,逐步构建“党员+社工+志愿者”融合助力“温·网格”基层治理新模式,相关经验做法获《中国社会工作》刊发。 以近日被确定为2025年中社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试点社区的松台街道桂柑社区为例:今年3月,该社区创新推出“邻里走亲·温情到家”暖心敲门项目,由社区社工与志愿者组成多个暖心小分队,重点走访80岁以上独居老人,通过入户访谈精准掌握其生活需求,并贴心送上内含“温·网格”联系卡、防走丢联系卡、手电筒、生活便民联系单等实用物品的“随身袋”。“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上门帮我们解决困难,这个‘随身袋'更是让出门有了保障。”在社区居住多年的居民孙宝玉感慨道:“生活在这里,心里特别温暖。” 桂柑社区惠民驿站“幸福合伙人”开展志愿服务 据悉,该试点社区积极构建“党员+社工+志愿者”融合治理模式,目前已吸纳75名在职党员、热心居民担任兼职网格员、微网格长。同时,社区建立实施社区“嵌入式”服务24处,吸纳近40家共建单位、超千名党员助力暖心服务,成立慈孝文化志愿服务队、“小修小补”等多支志愿服务队,推出“慈孝生日会”“交通联盟”“歇歇脚”“扶扶乐”等各类品牌项目及志愿服务活动,并开展大型共享集市活动超15场,着力构建社区共建共享共治新图景。 丰富服务内容、精准供需对接、提升服务效能,是增强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要素。为强化示范引领,深挖基层治理潜能,区委社会工作部还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以开展基层治理“一街一品”“重点小区整治”为工作载体,项目化打造14个街镇级“接地气、善服务、有温度、扬正气”的基层治理品牌,顺利完成12个重点小区整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社”聚万家灯火,“工”筑温情港湾。站在新起点,区委社会工作部将以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从“新”着力、从“细”谋划、从“实”入手、从“严”管理,持续完善网格治理体系、优化社会组织生态、建强专业人才队伍,全力构建全区“一轴四横八纵”社会工作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鹿城样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鹿城答卷。 |
|